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增长思维 > 第四节 简单三步,把“嗯哼”变成“啊哈”

第四节 简单三步,把“嗯哼”变成“啊哈”




如果验证之后,你发现自己的产品并不具备啊哈时刻,那该怎么办呢?该怎么创造啊哈时刻呢?这时候只有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与用户交流,大量地交流。找到种子用户的方法我在这里不再赘述,你的亲戚、朋友、友商、客户等,都可以成为种子用户。跟用户沟通要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你为什么喜欢我的产品?如果有竞品,竞品最吸引你的三个点是什么(这其实就是筛选啊哈时刻的过程)?在什么情况下你会不用我的产品?

比如,我经常需要在咖啡馆工作,但有一家咖啡馆我去得特别频繁。我喜欢它的原因是它离我家近、有密闭空间,并且老板经常组织客人相互交流。这几个点就可能是它带给大多数顾客的啊哈时刻。

第二步,快节奏地实验。实验可以采用A/B测试的方法,即测试有它和没它有什么区别。要注意一点,A/B测试的样本如果低于5000个,偏差就会比较大。我们的公众号“互金每日早知道”开始做增长的时候,第一次会议就确定了20多个增长实验,实验进行一个月后有了效果,但我们没细化到寻找增长是具体哪个点带来的。后来,我们通过数据确认了增量最大的是排行榜单、评测工具等几个增长实验,就着重去加强这几个点,最终效果很明显。

传统企业需要用增长思维去找到大量这样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增长实验(本书第十二章会描述设计增长实验的标准方法)摸索出其中好用的几个点。如果线下公司没有条件做A/B测试,思路就应该是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快速找到新的可以改善的点。快速改善比在同一个运营点上做A/B测试更有价值。这相当于优先解决你没有做A/B测试这个问题,有条件之后你可以再通过A/B测试来解决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

共享充电宝争夺用户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应用场景。但是哪个场景才是最让用户感到惊喜的呢?来电(一个共享充电宝公司)在短时间内大量进驻各类场所,包括政府机构、机场、高铁、地铁、火车站、商场等,然后统计每天使用人次的数据,最后它意外地发现,共享充电宝在夜店的使用频率最高。所以来电决定把最有辨识度和技术壁垒的大柜机摆放在夜店里,事实证明其使用率非常高,对一台造价两万多元的大柜机,公司在大约半年的时间里就能收回成本。

与用户的交流是“听其言”,快节奏地实验是“观其行”,二者应相互印证。有这么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某公司找了一些用户来做调查,调查他们对一个产品的颜色选择。在填写调查问卷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用户都选择更喜欢灰色的产品外观。可是,等调查结束的时候,工作人员宣布大家可以带走一个产品作为公司对大家参加调查的感谢,结果出人意料,这时候大家带走的都是黑色的产品。所以,有时候用户说的跟他实际上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只有通过快节奏地实验,再加上理性判断,你才能找到用户真正的啊哈时刻。

第三步,观测最大要素,即拆解要素,将单一要素最大化。在前面我们曾经说过,对系统要素的拆解能力,是商业战略能力的重要基础。其实不仅仅在战略层面,要素拆解这个基本功在实操环节也有很大作用。商业要素包含三个环节:供给要素、需求要素、连接要素。啊哈时刻存在于需求侧,你要通过实验去验证这个要素有没有10倍增长的潜力,如果有,你就可以将单一要素最大化。

Boss直聘的前身看准网曾经有很多功能,在需求要素集里,它有公司打分、内容激励、微简历、简历助手等。虽然提供了这么多功能,但看准网在用户中反响一直平平。直到后来,他们发现在提供了一项功能后,网站受到很多应聘者的欢迎,它明显比其他功能在用户使用率、使用效果上都更好。这个功能就是“直接联系老板”,于是他们把这一功能作为单一要素提炼了出来,做成了今天的Boss直聘。正如Boss直聘CEO赵鹏所说:“用户出现自增长,就是可以花钱的时候了!”也就是说,找到了用户的啊哈时刻,你就可以放手投入资源了。

通过前面我们所说的方法,一旦找到和验证了啊哈时刻,你就需要以啊哈时刻为基础来设计增长手段。经过调研分析,Facebook的团队发现,当一个新用户在网站上添加越来越多的朋友而感到兴奋时,他就迎来了啊哈时刻,他可以有效地跟朋友进行足够的互动,越来越离不开这个平台。数据显示,在注册后的10天内添加至少7位好友的用户最可能成为活跃用户。因此,Facebook的运营重点就在于帮助新用户找到他们的朋友,比如导入个人邮箱通讯录,以寻找他们已经在使用Facebook的朋友,或者向用户推送他们可能想加为好友的人,这就比用户自己想起来再去做这件事效率高多了。

类似的案例,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还有微博和微信。当你刚刚注册微博的时候,它也会为你推荐一些可关注的对象,这样你登录之后不至于因为没有东西看而马上离开。微信也是一样的,微信会提醒新注册用户调取手机通讯录的列表,对已经在使用微信的好友,你就可以直接加上,对还没有使用微信的好友,微信会以你的名义去邀请那个人。这样你就可以快速在微信上形成关系链,然后你就很难离开它了。

在清楚了解了啊哈时刻之后,你就将进入我们整个思维模型的主体部分,即以用户的完整生命周期为分析对象,以达成供需平衡为思维路径,去寻找增长的手段。这个主体部分包括认知、接触、使用、首单、复购、习惯、分享和流失8个部分,还包括在每个细分的环节里,我们可以使用什么方法去解决问题,最后达到实现增长的目的。也许有些产品并不需要经过全部8个环节,比如对一些产品来说,使用即购买首单,大家也不必拘泥于此。我们的核心目标是从这些环节所对应的方法论里面,生发出批量运营点,再根据筛选原则匹配运营点的先后次序,快速实验,优胜劣汰。



本章小结


1.啊哈时刻是什么?

它是用户发现产品内在价值,并形成黏性的那一瞬间。一个产品没有啊哈时刻,就无法驱动用户增长。

2.如何验证啊哈时刻?

快来钱;不可或缺性调查;观察用户留存率。

3.如何创造啊哈时刻?

与用户大量交流;快节奏地实验;观测最大要素。



刻意练习


对好的产品,你至少能说出来一个啊哈时刻。大家可以想一想,你使用过的产品带给你的啊哈时刻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