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增长思维 > 第三节 修改输入法的滴滴

第三节 修改输入法的滴滴




下面我们说说能力问题。滴滴出行作为一个打车应用在全国的渗透率已经很高了。但是滴滴团队内部的数据显示,超过50岁的人群对其产品的使用率远远低于年轻人群。超过50岁的人为什么不用?经过分析,滴滴的增长团队做了很多假设和验证。其中一个洞察是,他们发现“输入目的地”这件事,对于老年人有很大的难度,这就是能力不足。他们的需求跟年轻人是一样的,他们也有足够的支付能力,但是“在手机上打字”这个年轻人觉得理所当然应该具备的技能,很多老年人觉得很难。

滴滴团队针对这个洞察设计了一个叫“车票”的产品,就是年轻人可以设置好出发点和目的地,然后生成车票直接发给老年人,老年人可以一键打车。大家如果有心,可以在滴滴的产品里找到这个功能。这就是帮助老年人解决能力的问题。

当然,针对解决老年人打车难这个问题,滴滴团队还做了很多其他实验,但基本上都是围绕在“降低门槛”这个细化的方法论来进行的。这也是本书为什么一直强调找到“产生增长方法的方法”。每个公司所处的行业不尽相同,我们很难马上告诉你一个具体的招数,让你立即解决增长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系统分析和要素拆解,提供用户增长的检核清单,每个检核清单的下属细节会提供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论(比如能力不足的时候,我们可以“降低门槛”)和案例,把这些与具体的商业场景相结合,你就能生发出很多具体的增长方法,然后不断验证。

继续说能力问题,你可以从以下这些角度去拆解能力:时间、脑力、体力、金钱、环境阻力、熟悉程度。

时间很好理解,关键是你要意识到用户有这样的阻力,并想办法改善。迪士尼乐园的游客常年络绎不绝,大家对娱乐项目交口称赞的同时,也纷纷“吐槽”排队时间太长,千里迢迢赶去,却玩不了几个项目。于是迪士尼改变了原来现场排队买票、排队的机制,游客可以在网上购票,还可以自己预约好各个项目游玩的时间。“114挂号”也遵循同样的路径,通过互联网化的方式改善用户耗时排队的体验。百度的关联搜索也是个节省时间的产品功能,尤其对输入有困难或者不熟悉如何定义关键词的人来说,关联搜索提升了他们使用搜索功能的能力。

在解决脑力问题上,谷歌搜索做得非常好。用户登录国外网站的时候,最容易遇到的障碍就是不懂外文,于是谷歌提供了一个全页面翻译的功能,在页面上方谷歌会提示“是否将当前网页全部翻译成中文”,用户只需一键就能看懂各国网站的内容。输入法的模糊输入、联想输入、语音输入功能都是在解决脑力问题。小孩子想搜动画片,老人想找电视剧,或者年轻人想搜《甄嬛传》这种有生僻字的电视剧的时候,就会用到上述功能。

因为体力造成的能力不足也很普遍。比如老年人出门不便,稍远一点的超市就去不了了,于是超市想到了提供超市班车;爬山的时候很多人体力不够,爬不到山顶,所以景区提供了缆车;以前的春运火车票一票难求,你只能半夜12点顶着寒风跑到车站或者各个售票点去彻夜排队,12306启动之后,大家就可以不用拼体力,在网上拼手速就可以了。

金钱造成的能力不足简单说就是“买不起”。解决方法并不一定是降价,毕竟有品牌价值、定价机制摆在那儿。手机品牌商就推出了低配版、标配版手机,满足不同消费能力的人群;汽车也有低配版、标配版、高配版、豪华版,意义就在于让更多人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成为车主,汽车品牌也因此获得了更高的认知度。

环境阻力衡量的是他人对该项活动的接受度。肯德基在中国卖得比麦当劳好,原因一方面是中国人爱吃鸡肉,另一方面,不管味道有多好,全西式快餐始终会与中国人的认知有一些偏差,所以肯德基针对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做了很多本土化的改变,比如开发了老北京鸡肉卷。八大菜系中川菜在全国普及率最高,但是你会发现所有的川菜在进入外地市场后都变得不那么辣,如果不做这个改变,川菜也没办法红遍大江南北。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在拼抢印度市场的时候,摩托罗拉始终卖得更好,因为它能保存多个通讯录。印度人因为经济水平的原因,经常是三四个人用同一部手机,而保存多个通讯录的功能完全符合当地的风俗和习惯。所以产品不管本身有多优质,最后都要满足环境的要求。

熟悉程度衡量的是用户与常规活动的匹配程度与矛盾程度。环境阻力更偏向社会共识,熟悉程度更偏向用户个人。用户往往由于自己不熟悉,影响了完成某件事的能力,那你就得想相应的办法去解决它。Dropbox(多宝箱)上线之前就做了个视频,详细告诉大家怎么用这个云存储,引导用户去解决熟悉程度的问题。水滴筹会在生成筹款信息的界面详细指引用户求助,说明怎么写,并且提供了两分钟就可以填写好筹款信息的小助手工具。他们还专门提供了一个客服团队,帮助患者写自己的病例。要不然,对那些需要筹款的人来说,让他们写自己的故事是很难写好的,最后他们很容易因为熟悉程度不足产生的能力不足而放弃使用。

为了解决能力问题,上面我们举了很多例子,总结起来的方法论叫“降低门槛”,即让用户尽快进入关键行为动作,关键行为对于用户的留存率考量才是有价值的。“降低门槛”其实就是在增强用户的能力。

拿我们前面提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举例子,我们定义用户的关键行为是“投资过一次”。如何降低达到这个关键行为的门槛?非常有效的一个方法是互金行业的创新:体验金。目前几乎所有的互金公司都在用这个方法,当你接触了互金公司的产品,比如宜人贷、陆金所、人人贷这些产品,你会发现它们都提供了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的体验金。

你注册一个互金平台,就可能会收到体验金,这份体验金不能提现,但是它的利息可以提现。用户可以用这份体验金去体验投资,投资到期之后用户就会收到相应的利息,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这就让用户快速地做出了他们的关键行为,体验了啊哈时刻。

糖豆广场舞主打中老年群体,最开始的产品形态是App。在机缘巧合开发出微信小程序后,它实现了爆发式增长,用户数从0增长到100万只用了一周时间。为什么?糖豆App是一个学舞型工具,假设中国有200万个广场舞队,每个舞队有100个人,可能每个舞队只有前10个人需要用糖豆学习,后排跟着跳的人是不会使用糖豆的。但是这些头部人群每天会把视频分享到群里,其他人只会看,不会主动下载和使用,因为下载使用的行为很“重”。而小程序则非常轻便,对中老年人来说也简单易学。你可以看到,从App到小程序,糖豆解决的就是老年人对手机应用的熟悉程度的问题,糖豆大大降低了他们的使用门槛,所以留存率自然会高。

美图秀秀最开始出现的时候,大家觉得非常惊喜,在这个软件修出来的照片里,自己看上去那么美,这让大家都有了发图展示自己的欲望。但是,很快用户就发现,手动修图仍然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掌握不好技巧还容易走形。于是美图秀秀进一步优化了产品,推出了一键美颜功能,你只需要点击一下,软件就可以自动完成磨皮、美白、瘦身等一系列操作,一下就降低了用户修图的时间成本和技术门槛,立刻带来了新的惊喜。这个逻辑值得大多数产品借鉴:把复杂的事情交给产品来实现,用户只需要简单操作就可以了。
除了降低门槛,增长从业者还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给用户赋能,让他们更有能力、更加便利地做出选择?比如,小红书这样的内容电商,不光卖化妆品,还会提供很多笔记和教程,手把手地教你怎么化妆和使用产品。我在公众号里,除了卖理财产品,更多的是教理财用户如何识别和规避网贷陷阱。更传统一些的商家会有不同的方法,比如卖核桃的送你一个核桃夹,卖奶粉的送给你一个带刻度的杯子等。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用户的动因足够强,你也可以不降低门槛,甚至去抬高门槛。因为这个时候,门槛对于你的产品运营方式有意义,抬高门槛也能起到正面作用。比如我们在做投票的时候,会要求用户必须关注公众号才能投票,这其实是抬高了门槛,但是用户参与的动因足够强,他会想办法跨越这个门槛。盒马鲜生刚开业的时候,面包蟹99元一只,特别实惠,那些社区里的老大爷老大妈也纷纷跑去抢购。但是盒马鲜生的店里只能进行线上支付,这些老人家生生地现学下载手机软件,完成了线上支付。所以从另一个角度,你可以通过刺激用户增强动因,然后抬高门槛,来完成某些在品牌上需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