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增长思维 > 第二节 亚马逊Prime:持续亏损的增长利器

第二节 亚马逊Prime:持续亏损的增长利器




首先我们来讲讲会员价值,你也可以叫它会员制。会员制很有可能会从2019年开始成为最有潜力的一种和用户建立关系的模式。我们该怎么去思考会员价值,又该如何去判断会员价值做得好还是不好?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世界上最大的电商公司亚马逊有一套自己的会员体系Prime,一年的会员费是99美元,会员享受到的权益包括免费送货、会员特价等。在大多数用户身上,亚马逊这个会员体系是亏本的,因为亚马逊每年付出的配送成本都要超过这笔会员费。但是亚马逊不但没有取消Prime,反而还不断在Prime里增加给客户提供的免费服务,它不但免费送货,还向客户赠送Kindle(电子阅读器)的电子书等。

亚马逊为什么这么做呢?原因很简单:这样可以提供会员价值,增加用户的替换成本,让用户开始爱上它。有很多商品,用户在一个周期内购买的数量基本是稳定的,比如日常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用户一年内购买的数量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来你这里买,就势必减少去买竞品的可能性,去买了竞品,就减少了来你这里买的可能性。我们一旦把用户当作超级用户去运营,就不能再从单个点来衡量用户的获取成本了。

还以Prime为例,虽然Prime这个产品对亚马逊来说每年都在亏损,但是据统计,Prime会员费每年99美元,会员年均消费却是非会员年均消费的近1.5倍。放到整个体系里面,公司是早就赚回来了的。所以,我们在考虑会员制要不要做和怎么做的时候,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你的会员数量是不是比非会员数量大很多,会员所产生的利润能不能覆盖你给他们的那些权益?换句话说,和非会员相比,会员带来的价值是什么?会员支付了会员费,享受了超额的服务价值,是否能给公司带来更高的销售额和利润,这个比例是多少?大家要算这个账,然后才能决定要不要做会员制。很有可能你做了会员制之后,即使给了用户会员的权益,他跟非会员为公司带来的价值也没有什么区别,那这就没有价值,会员就是用来分层的。在用户真的购买了会员后,你就要不断地满足用户,刺激他不断增加消费频次,不断来续费,最终他产生的价值要远远超过非会员,这才是会员制的正确逻辑所在。

我认为,所有公司的会员价值,都在于增加用户的替换成本,刺激用户复购。小米学习的对象Costco(开市客)是会员制的鼻祖,它是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超市。他们严格把产品的利润率控制在14%以下,其他收入则全部通过会员制来获得。Costco是怎么思考会员制这件事的呢?首先,它一定要确保自己卖的货是最便宜的,能够给消费者最大的价值,但是这个价值只有会员才能够享受。其次,除了便宜的货品,它还提供给会员足够多的附加价值。比如,十大隐藏的会员专享福利,包括购买电子产品时随时待命的技术支持;电影院、餐厅等场所的打折礼品卡;与全美3000多家汽车行合作的购车优惠价格;旅游折扣;独家处方药折扣;免费听力检查等,用户甚至还可以享受申请房贷时的低利息、低手续费。这两件事就是为了让会员体会到最大化的价值,进而吸引更多的人成为会员。而事实上,目前为止,Costco已经吸引了全美约8100万名会员,根据美国消费者满意度指数(ACSI)的零售和消费者运输报告显示,Costco已取代了沃尔玛和塔吉特,成为亚马逊最新也是最大的竞争对手。

盒马鲜生也正在尝试给予会员更多权益和刺激。在盒马体系内,一个用户只要下单一次就可以成为会员,但真正能享受特殊权益的是X会员,他们一年的X会员费是188元,X会员可以享受周二会员日8.8折、每天到店领一包菜等特权。客单价的上涨验证了盒马会员制的可行性,未来这种会员制可能将在全国开通。

与此同时,盒马也在整个链条上通过各种手段刺激普通会员转为X会员。比如,向周二买东西的用户推介,如果加入X会员,你的这笔订单将节省多少钱;对用户进行分层,一个月购买4次的用户,盒马就刺激他升级会员,购买两三次的用户,盒马就靠内容社群把他黏住,让他不停地消费;提升会员门槛,盒马目前配送免费,用户即便买根葱,盒马也会免费送到家。但实际上,物流的成本全靠补贴在支撑。未来普通会员可能会首单免运费,第二单开始收费,而X会员则可能享受运费全免。

京东也有自己的会员体系PLUS,和亚马逊很像。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京东PLUS的会员,你在线下或者天猫看到一个喜欢的商品会马上下单吗?你不会的,你会先去京东上看看有没有这个商品,京东上没有,你才会考虑在别的地方购买。这就是会员给公司带来的价值。我们根据公开资料统计了一下,2018年,京东PLUS会员年度可享受的权益最高价值可达到4742元,而每位会员需要支付的会员费仅为299元。这样看来京东为此需要付出很大成本,但我们来看看《京东PLUS会员价值体系研究报告》里提到的关于京东PLUS会员的消费现状和用户动态的内容。总体而言,PLUS会员的平台使用率、购物频率都较高,新会员每周会有三四次浏览,老会员几乎每天浏览(如签到、查看购物车产品价格),在“618”“双十一”等促销活动期间,老会员会浏览得更加频繁。PLUS会员的消费金额高,尤其是一二线城市,部分用户月消费会达到上万元,并且用户更倾向于购买京东自营商品,认为其品质佳、送货快、售后更有保障。所以你应该很容易理解了,PLUS也好Prime也罢,为什么它们持续亏损却成为公司的增长利器?你的产品要不要做会员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