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增长思维 > 第六节 用关系连接你的用户

第六节 用关系连接你的用户




增加替换成本的第五个方法论是网络效应,它指的是产品的用户之间有连接,每增加一个用户节点,这种连接的数量就呈指数级增长,通俗讲就是你要把用户的社交关系移植到你的产品中,这样的话一旦用户选择离开,他的替换成本就会很高。那时候用户离开的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段关系。原来有一种视频播放技术叫P2P(点对点),越多人看这个视频,它的图像就越清晰,这就叫网络效应,网络里面每增加一个节点,此节点就会带给其他用户更多的好处。在我们常用的产品里,微信就具有网络效应,因为每增加一个节点,就增加了多层的关系,这对其他新的用户都是有好处的。而摩拜和滴滴这样的产品就不是,它们只有规模效应,一天2000万单、3000万单,量很大,但是这和用户没有关系,摩拜、滴滴增加一两个用户对别人也没有太大用处。

在我们所处的线上环境中,原有的社交网络有三个,第一个是微信,第二个是QQ,第三个是你的手机通讯录。我们看到有很多产品直接借用原有的网络,把你的社交关系植入进来。当你使用这个新产品的时候,它会提醒你:你的好友××加入了这个产品,这个时候你们之间会产生一些交互,把这个关系带进来。比如唱吧可以使用微信账号登录,用户的微信好友直接就成了唱吧好友,他们可以进一步交互。换个角度想,如果你想要打击一个有网络效应的竞品,你就要想办法降低其替换成本。搜狐微博当初想取代新浪微博的时候,就提供了一键“搬家”功能,让用户可以转换平台而不损失网络关系。微信和QQ因为同属一家公司,所以替换成本就很低,QQ的网络关系可以完全移植到微信。

另一种方式是直接建立新的关系。一些汽车品牌组建车友会也是为了形成网络效应,尤其是高端车的车友会,它更具有社交价值。宝马中国为宝马车主打造了官方车主俱乐部,为车友提供线上线下活动机会、售后保养优惠活动、积分商场礼品等各类会员专属的增值服务,车主们也可以借助平台交流,分享爱车生活。俱乐部拥有超过40万名注册会员,这其中有很多人因为相同的购车喜好、对等的经济能力等而形成了社交关系。宝马中国通过搭建这种关系来刺激用户复购。我自己就是宝马车友会的会员,经常跟车友会里的人玩,有些人还成了我很好的朋友。下次当我想换一辆车的时候,我还会重点考虑宝马,因为我不想离开这个圈子,这就是网络效应给我带来的价值。

对不同的人群而言,会有不同的网络效应圈住他们。现在朋友圈“晒娃”已经成了稍显“扰民”的行为,但是妈妈们爱孩子的心又无处安放。于是有个叫亲宝宝的手机软件就建立起了一个新的社交阵地,妈妈们在上面可以记录宝宝的成长足迹,分享宝宝的动态变化,讨论宝宝育儿经,他们口号就是“全家都爱用的育儿专属App”,言下之意,这里是乐意看到“晒娃”的家人们汇聚的地方。这个软件会鼓励用户把亲朋好友都加为好友,让大家族的人都能分享到孩子成长的点滴。一个妈妈在上面建立起了亲友关系,一旦她不使用这个产品了,就意味着需要重新建立这样的网络,她的替换成本就会很高。也许一个新的App可以用优惠券或者别的方式把妈妈吸引过去,但她很难把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这些角色也一并移植过去。你会发现,社交类型的产品都是利用网络效应来产生用户黏性的,比如大家可能都会用的微信、QQ、新浪微博、陌陌等。

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可以建立网络效应呢?我再举一个例子,假如一个买手店建立一个“异业联盟”,它可以跟周围的很多店联合起来,用户如果买一张优惠卡,就可以在周边这些店面里都享受到优惠。这时候,这个联盟里每增加一个店,它的会员价值就会更大,用户要离开这个网络的可能性就更低。也就是说,网络效应就是你要和你的用户之间产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