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增长思维 > 第七节 下次不来,就亏了!

第七节 下次不来,就亏了!




实现复购的最后一个方法论是价值预留,它是指给予用户预期,使用户复购以后就可以获得一定的价值回报,而不复购就损失了这一特权。

女性朋友到美容美发店,经常遇到这种情况,美发顾问会拼命游说你办理一张储值卡,充值5000元就可以享受5折优惠,这就是典型的价值预留。一次烫头发花不完卡里的钱没关系,你明确知道下次再来还能继续享受5折的特权。等到5000元快消耗完的时候,美发顾问又告诉你,续充就能保留5折的特权,如果销卡,下次未必就能赶上这么低的折扣了。你如果确实有长期烫发的需求,就会为了预留特权而复购。

价值预留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它不失为简单实用的一招。例如我们去餐馆的时候,结账离开前,常常会收到一张赠券,比如下次消费满99元可以减免20元。如果那个餐馆离你的住所不太远,在很大概率上你会想着在优惠券失效前去用掉它,不然总感觉白白损失了一些现金。

把价值预留的方式移植到互联网产品上,玩法就显得更灵活。我自己是“得到”的重度用户,经常充值购买课程。我发现里面的定价是很“狡猾”的,当你充值的时候,你只有几个固定的金额可以选择:6元、68元、88元、208元、388元、998元。而实际购买产品的时候,定价往往是199元,我买完产品之后总会剩点零钱在账户上,这时候我就总想要买点什么东西把它消耗掉,但又没有金额刚刚好的产品,于是我在不知不觉中又充钱了。

小程序享物说的玩法就更有意思了,它是一个个人用户闲置物品置换平台。和闲鱼不一样的是,享物说里不能用现金交易,而要用平台自己发行的代币——小红花。换个角度思考,你会发现小红花实质上是一种积分体系,用户发布和置换得来的积分,会一直留存在这个小程序上,用户不能从平台上带走现金,但他可以用这些积分来置换他想要的别人的闲置物品。“带不走的积分”就会刺激用户不断回来,形成反复消费。小程序本身强调即用即走,不鼓励用户留存,但享物说通过这种价值预留的方式,最大化地保证了用户的留存。

除了金钱上的预留,还有一类是情感的预留、时间的预留。现在大部分美剧、电影、综艺的结尾都有“彩蛋”、精彩预告。早期的电影并没有这个环节,直到20世纪80年代,喜剧片设置片尾“彩蛋”才成为一种潮流,这逐渐成为好莱坞电影的传统,尤其对系列电影来说片尾“彩蛋”能起到预告下一部的作用,它成了一个钩子,吸引影迷继续期待新的续集。这一方式在商业上已验证了其成功性,成就了无数有影响力的系列电影。在近10年间的约20部漫威电影中,大部分电影都留有片尾“彩蛋”,漫威电影总票房位于全球系列电影第一,而在此之前,它甚至没有赢利,其中的原因当然不止一个,但“彩蛋”对漫威系列电影而言显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本章我们讲的都是如何刺激用户复购,用户在替换一个产品的时候,把一个产品替换为另一个同类产品是很难的,所以新产品必须要赋予用户新的价值。新产品如果仅仅是和原有的产品一样好,这是远远不够的,新产品一定要比旧产品好很多,用户才有足够的理由去更换。所以,反过来讲,如果你的产品想要留下一个用户,让他不断购买,你就需要尽量增加用户的替换成本。如何增加呢?你就要使用本章梳理的6个方法论。会员价值是提供给用户足够多的权益,并要确保会员能因此带给公司远高于非会员的价值;满足率是要通过SKU的增加,满足一个圈层或者一个标签下的人群多维度的需求;峰终定律是通过创造高峰时和结束时的良好体验,来固化用户反复购买的认知;用户成长是要通过建立成长体系,让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伴随相应的成长;网络效应是要让你的用户之间有关系,彼此产生更强的连接;价值预留则是留下一个钩子,刺激用户回到你这里来。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本章所讲的方法论适用于用户主动复购,也就是当用户有这一类型需求的时候,你如何让他买你的产品而不买别人的产品。实际上,用户还会有被动复购的时候,当他不再买这类产品的时候,你需要刺激他再次产生买这类产品的需求。刺激被动复购,就要回到动因部分,刺激用户重新产生动因。主动复购适用于高频产品,被动复购则适用于低频产品。比如,购买电视机,用户就没有强烈的动因购买同一个品牌的产品。这个时候,品牌就是刺激被动复购很重要的一种方式。

有很多产品增长逻辑的核心都是复购,比如快速消费品。而刺激复购的方法不外乎我们提供的6种模型,希望朋友们可以结合自己的业务场景,灵活掌握、活学活用,真正找到“产生增长方法的方法”。



本章小结


1.新产品价值=旧产品价值+替换成本。增加产品的替换成本,可以刺激用户实现复购。

2.增加替换成本的6个方法:会员价值、满足率、峰终定律、用户成长、网络效应、价值预留。



刻意练习


大家可以思索一下,我们身边有哪些产品在增加替换成本这一点上做得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