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奇葩心理学:教你应对复杂人性的技术 > 勇于放弃对话的主导权

勇于放弃对话的主导权




所谓的共享话题和兴趣,并不是让对方来迎合我们,而是需要我们去迎合对方的兴趣,也就是对话的主导权应该在对方手中。当然,有时候我们所认为的自己想要说的话,可能从头到尾都是一些与兴趣毫无关系的话,也有可能在某一时间段,对话中90%的内容都是棒球和动画片。

对于这种情况,做事认真且责任感很强的人会觉得这样做就变成了对对方所说的话唯命是从,又或者会被对方愚弄,便无法对对方进行指导了。如果缰绳没有握在自己手中的话,就会感到不安。也就是说,如果对方能够根据自己的节奏来进行沟通的话,就会安心地认为对方是个“好孩子”,而如果按照对方的节奏来进行沟通的话,由于不知道对话会朝哪个方向发展,便会感到不安。

然而,事实往往是,当度过认为一直被对方牵着走的时期之后,你就能在对方身上看到巨大的改变。相反,倘若我们过于抓紧手中的缰绳来掌握对话主导权,即使对方自身想要做出改变也会难以产生变化。因此,为了能够让对方从自身开始具有做出改变的意识,就需要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交出主导权。但这件事情对于平时就习惯于掌握主导权的人来说,可能会让他感到非常不安。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自身去克服想要由自己来主导处理问题的欲望以及担心失去控制权的不安感了。

当然,并非是要将100%的主导权交给对方。如果陷入完全混乱且无秩序的状态的话,那就糟糕了,维持下大致的主导权还是有必要的。但是,原本就应该是由对方来负责的内容部分,就需要由其自身来掌握主导权了。倘若我们连这一部分的主导权都想要占有的话,就会侵害对方的自主性,那么对方的积极性和精力就会被削弱。这是因为,由其他人代为找出的“正确答案”,对于对方来说并非是“正确答案”,而且这样的“正确答案”反倒会迷惑对方。

正如先前所介绍的那样,罗杰斯发现在沟通的过程中不是由医生而是由接受心理治疗的人(委托人)来掌握话语主导权,对于问题的解决是最有效的办法,并最终由此确立了来访者中心疗法。这一疗法至今作为心理咨询的基本原理而被广泛使用。



不要干扰来访者的表达思路


罗杰斯及其继承者所注重的是,尽量不去干扰对方的思路,并帮助对方将自己的想法及心情通过语言自然地表达出来。要让对方自由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且尽量不涉及无关紧要的内容。当我们阐述己方的观点时,也需要尽量通过对方的语言而非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比如,经常翘课的大学生一般会说“没有去学校上课的自信”,如果此时你反问他“学习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吗?”的话,就会变得是在用自己的理论观念和语言来做出回应,从而无法与其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并且也表明我们并没有准确把握对方目前的状况。被这样反问的年轻人,也会认为这与其自身的心情并没有多大关系,并且还会因怀疑自己是否会被提问者的理论所为难或是被说服而有所戒备。对话再这样进行下去,对方可能就会失去向我们倾诉自己心绪及事情缘由的交谈欲望了。

罗杰斯发现直接使用当事人所说的话来进行反问的这一沟通技巧,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这种偏差的产生。以刚才的例子来说明,可以直接重复那个学生的话——“原来是没有去学校上课的自信啊”,然后再进一步提出疑问:“你说的没有自信,是怎么一回事呢?”以此来寻求对方的进一步说明。于是,这样就可以让当事人用自己的话来进行说明了。

像这样在沟通的过程中防止过多地混入我们自己多余的想法,而是珍惜当事人的思考过程的方法得以被广泛使用的原因,正是很多人发现该沟通方法不仅能够使对方恢复活力,还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根据以往经验可确定,最清楚如何解决问题的只有当事人,当由其自身“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他才能够萌生最强烈的意志以及力量。哪怕是非常完美的解决方法,如果强制对方接受,他也会因自己的自主性受到侵害而对该解决方法产生抵触情绪,又或者,即使一时接受了这种方法,他到最后也会无法继续坚持下去。本想教给对方解决问题的捷径,却最终导致他走入了死胡同。虽然说可以从这条死胡同折回来再重新开始,但由其自身找出答案的话哪怕看似绕了远路,实际上却是通往结局的最佳捷径。

事实上,优秀的老师以及出色的父母是不会直接告知正确答案的,而是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帮助,并以此来让当事人自己找出正确的答案。人的自主性便是这样被培养出来的。

然而,罗杰斯的方法与其他的方法一样并非是万能的。该方法对于思维容易产生混乱以及回顾事情的能力较差的人来说是不太奏效的。并且有时候,在进一步沟通的过程中,也会存在对方逐渐失去对自我观点进行总结的能力,极端的想法变得更加强烈的情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需要对方具备情绪稳定且条理清晰地进行对话的能力以及对事情进行回顾的能力,若非如此,就需要使用其他的沟通技巧了。即便如此,罗杰斯所确立的沟通方法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罗杰斯的方法不同于通过询问何种症状、是何时开始的来寻找可能成为病因的事实的医学疗法,也不同于通过了解患者年幼时期的经历来尝试找出其心理创伤痕迹的精神分析疗法。无论是医学疗法还是精神分析疗法,其原理都是一样的。它们所遵循的都是通过找出并弄清症状产生的最初原因来解决问题的这一思路。弄清问题所在的是给患者做诊断的医生以及给患者做精神分析的分析师,此时,具有自主性的是医生和精神分析师。

另外,罗杰斯的方法则灵活运用了沟通这一行为的特性,也就是通过利用沟通所具有的提高安全感以及深化思考、获得新视角的这两大功能,来尝试着找出治疗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当事人自身具有自主性,医生只不过是需要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罢了。

这种可以认为其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认知转换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为何即使通过医学疗法挽救了人的生命,却并不意味着患者在真正意义上恢复了活力呢?对于究竟何为让人重新恢复活力的这一疑问,罗杰斯的这个方法可谓是提供了一种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