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奇葩心理学:教你应对复杂人性的技术 > 同理心促进信赖关系建立

同理心促进信赖关系建立




前文介绍到为了沟通顺利进行,并拥有打动对方的力量,其关键在于做到兴趣的共享以及尊重当事人的自主性。本章节则将介绍沟通所具有的在促使对方产生主体性变化之外的另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心情的共享,即同理心。

同理心具有强大的力量,罗杰斯也非常重视同理心。事实上也有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心理咨询所得到的治疗效果中有三分之二都取决于是否表现出了同理心。

表现出同理心不仅能够给予对方一种被他人理解的安心感,提高对方的安全感,还能够让对方恢复活力,并萌生改变现状的欲望。这一结果不仅适用于心理咨询,也同样适用于日常的沟通。在同理心上表现不足的话,日常沟通以及人际关系都会受到影响。

无论对方是顾客还是家人,如果仅仅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就发生争执,又或者是在小问题变得重要的情况下,毫无疑问,首先需要思考的是是否因为在沟通的过程中自己所采取的态度缺少了表现出同理心的这一姿态。

虽然在工作中我们对待客人会注意自己的态度,但在对待自己的家人时,态度反而会容易变得十分粗鲁。所以即使是平日里面对自己的家人,也需要时刻注意表现出同理心这一姿态,这关系到我们能否收获幸福且内心丰富的美好人生。

土居健郎将同理心描述为“理解人的内心”,但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同理心是由“头脑上理解”的认知型同理心以及“心情上理解”的情感型同理心这两大要素组成的。也可理解为这两大要素在大脑中的作用范围是不同的,并且为了能够让沟通变得更加有效,这两种同理心都是必需的。

即使在沟通所具有的提高安全感以及通过改变视角来试图解决问题的两大功能都得到了有效发挥的情况下,这两种同理心之间也有着各自的联系。

仅仅在头脑上理解了对方,是不能够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内心也被理解了的。同时,即使在感情上获得了同情,这对于问题的解决来说也是没有用处的,有时反而会加剧对方的混乱。在心情上理解对方以及在头脑上对当前的状况进行冷静分析的这两个部分是相辅相成的。

内心被他人理解之后,人便会感到安宁,并会受到鼓舞。这不仅仅是因为在头脑上理解了对方,也是因为在心情上所产生的共鸣发挥了情感上的作用。沟通从共享兴趣的阶段逐渐发展为共享心情的阶段时,双方之间的亲密度就会进一步加深,并开始建立信赖关系。



同理心得到有效发挥的三大要素


罗杰斯认为能够引起同理心变化的三大要素分别为“正确的同理心”“非支配的温柔”以及“诚实度”。为了能够感化他人的内心,使其产生渴求变化的欲望,需要通过这三大要素来营造能够让人接受的氛围。事实上,相比使用何种治疗方法,能否营造这种氛围更会影响患者的康复。

这里所说的“正确的同理心”指的并非是单纯的同情或者是在对方身上倾注过多的感情,而是在保持一定程度的客观性和中立性的同时,正确把握对方的立场和心情,并以此来理解对方的情绪。通过与自身的经历重合来寻求心灵上的共鸣,或者是试图套用自己自以为是的解释以及偏离主题的理解,都不可以算作正确的同理心。

“非支配的温柔”中的“非支配”指的是不强迫对方,尊重对方具有自由的自主性。

“诚实度”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态度,只是表面上的伪装,或是想操控对方的态度是无法产生打动对方内心的力量的。罗杰斯说过:“我发现如果自己的言行举止并非出自本意的话,最终也是无法真正帮助到对方的。”不是通过伪装,而是从内心产生的同理心来真心实意地面对对方时,才能够带来巨大的力量。

这三大要素,一言以蔽之,可以将其称为真正的同理心。

在与对方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且不说会经常出现沟通无法顺利进行下去,或者是发生冲突的情况,就算是在事情开始恶化的情况下,大多数也是因为欠缺了之前所介绍的这三大要素中的某一项或是全部项。越是容易受伤的人,越是能够敏锐地感受到这一点。即使是平常都具备这三大要素的人,在睡眠不足、身体状况不佳、有其他的烦心事以及时间不充裕等的状况下,也会像这样因欠缺其中的某一要素,而导致沟通变得紧张或是产生冲突。请记住当有什么事情无法顺利进行下去时,一般都是因为同理心这一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