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奇葩心理学:教你应对复杂人性的技术 > 肯定性反应的陷阱

肯定性反应的陷阱




增加肯定性反应的时候,还有一个比较容易陷入的陷阱,就是“过誉”这件事。过誉就像是在胡乱地发行纸币,不仅会造成纸币的价值越来越低,还会陷入失信的危机。

这样一说,肯定性评价过少的状态就会变成通货紧缩,人的干劲和活力都会降低。与之相比,反倒会觉得过誉时的通货膨胀状态更好吧。

重要的是维持两者的平衡以及切勿忽略它们的变化。并且,比起巨大的变化,细微的变化更为重要。在细微的变化初现端倪之时,当即承认它,并给予肯定性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能够促使变化成为实际性的东西。如果好不容易发生了好的变化,却没有察觉到它,反倒对其他的事情加以严厉训斥的话,事情是不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

还须注意的一点是,肯定性的评价容易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引导。这样就容易超越中立范围,导致对方的自主性发生改变。有时还会有导致事态朝着违背本人意愿的方向发展的危险。想要尊重对方的自主性让其自身做出决定的话,有时候就必须注意不要滥用偏颇一方的肯定性评价。

比方说,希望孩子在体育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父母或老师,大多会对他的运动能力给予肯定性的评价;而希望孩子在艺术方面及学业上能够取得优秀成绩的父母或老师,则分别会就其最感兴趣的领域对孩子给予肯定性的评价。虽然这样做确实是有效的,但可能会忽视孩子们在其他方面所具有的能力以及可能性,这样就会阻碍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不是从我们所期待的角度出发,而是需要从更高的角度出发,冷静地看待孩子们的爱好和特性。不是以带有目的性的眼光来看待他们,而是要尊重其能够朝任一方向发展的自主性,这样才能够让孩子们的可能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也有不愿自己的自主性受到侵害并且讨厌被他人引导的人,对于被给予肯定性评价抱有戒备之心的案例。在这种场合下,不要过多地倾注感情,倒不如稍微地表达一下自己的评价,这样更能够缓解对方的戒备心,让对方接受我们的评价。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从意想不到的人那里得到出乎意料的评价,能够让其产生更大的动力和自信。

我自身也有类似的经历。我小的时候,不怎么爱学习,上课的时候经常开小差,笔记本上也画满了涂鸦,然而有一天我去老师办公室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办公室里的老师们并没有注意到我,他们似乎正在聊关于哪个孩子看起来将来会有出息的话题,我无意中听到了他们闲聊的内容。令人惊讶的是,其中一位老师提到了我的名字,并且说道:“总感觉那个孩子将来会有很大的发展。”这位老师经常冲学生发火,这种评价让我更是感到惊讶。从这些细微的事情中,我不知怎么产生了乐观的希望和自信。我觉得自己应该实现这位老师的“预言”,于是上课的时候也比之前更认真听讲了。

但是,如果当时我听到的是完全相反的“预言”的话,结果又会如何呢?无论是肯定性的评价还是否定性的评价,评价这一行为具有左右人一生的影响力,我从自己之后的经历中可谓是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想要让容易停滞不前的岩石继续移动的话,持续保持中立的态度,并在适当的时机给出肯定性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作为能够让人在糟糕的状态中产生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变化的原动力,肯定的应对态度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概括来说,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被否定的人大多数无法得到发展,并且其自身的能力往往连一半的有效发挥也做不到;而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得到肯定评价的人,他所具有的能力很有可能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但是,如果因考虑过多而使其变成诱导的话,你特意给予的肯定评价也可能会导致将来的停顿。因此,保持好在尊重对方自主性的同时给予肯定评价的这一绝佳平衡状态,才能够产生真正的力量。



皮格马利翁效应


评价因被相信而成为力量。我们普遍认为评价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哪怕它毫无根据,也可以带来巨大的效果,这种现象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

以小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一个实验,与之前的考试结果无关,而是随机挑选出几名学生,并同他们的老师说这几名学生将来会有很大的希望能够出人头地。一年后,再对这几名学生做调查时发现,那些被选出的“将来有希望”的学生的成绩确实提高了。

随机挑选出几名患有酒精依赖症的患者,并对他们说“你们恢复的可能性很大”之后,这些被选中的患者实际戒酒率确实更高,而且一年后,他们回归社会后的恢复状态也很好。

当当事人及其周围的人都认为他“有希望”时,当事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能够得到好的结果。“相信”这一行为具有使希望成真的力量。

也就是说,对于那些肩负着与人相关、培育他人以及支持他人责任的人,从某一意义上来说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相信当事人具有某种可能性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会变好,一定能够克服困难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产生好的结果。与之相反最糟糕的情况则是,有些人不相信却怀疑,不评价却否定,认为反正也不会有所变化而在内心抛弃当事人,甚至鄙视当事人。

在沟通的过程中,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当你能够对对方怀有敬意,相信对方所具有的可能性,并将关注点放在对方身上的长处时,便能够产生好的变化。

善于让人朝好的方向发展的人都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抛弃一切消极的成见,以一张全新的白纸的状态去看待他人。发现他人的优秀之处,并反复向其诉说“你具有非常优秀的能力”之类的话。不仅要反复说,还要持续地相信对方一定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样一来,就能够促使其真正地发生好的变化了。

*  *  *

[1]  书中为日语译名,原英文书名为This  is  me,中文名为译者翻译。

[2]  译者注,属于物质滥用的一种,指违反社会常规或与公认的医疗实践不相关或不一致地间断或持续过度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现象。这种滥用会逐渐转入强化性的使用状态,从而导致依赖的形成。

[3]  在此指日语。

[4]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