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奇葩心理学:教你应对复杂人性的技术 > 运用假设法来消除抵触情绪

运用假设法来消除抵触情绪




越是困难的案例就越容易出现不确定因素,越是想要推动问题的解决,越让对方产生抵触情绪,甚至还容易导致矛盾的加剧,使对方产生要坚决反其道而行的逆反心理。

借用先前的例子来进行说明,所谓的“身体活动不了”其实就是对变化的一种抵触表现,再如何单方面地强化他所说的“想要做些什么”的意愿,对方心里也依旧会存有“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是不可能的”情绪,甚至可能会让这种消极情绪加剧。

下一章节中将会学习到的动机式访谈法主要是从正面积极地面对矛盾,并试图以此来克服矛盾,但本章的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则直接忽略了矛盾本身,采用了与其完全不同的方法来试图解决问题。正如之前所介绍的那样,该疗法所采用的是从迷宫的出口开始寻找路线的解决思路,这便是焦点解决短期疗法中经常使用到的“假如……的话”这一沟通技巧。再用刚才的例子来进行说明,这时你可以向对方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身体变得轻盈、开始逐渐变得能够活动了的话,你会做些什么呢?”

对方可能就会回答道:“这个嘛,如果身体能够活动了的话,我想我会开始去找工作吧。”也可能会回答道,“想要去旅行或是干些其他的事情吧。”无论是哪一种回答,都能够让对方更容易地说出之前一直未能说出口的意愿。

如果对方说出了“会开始找工作”这样的话,接下来就可以顺势表现出惊讶并用“为什么”来做进一步的提问了。

“你之前一直认为自己没有想过要找工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于是这样就可能让对方说出他的内心还是有想找工作的欲望的,又或者是向我们表明其实他是因为认为自己反正也找不到,所以才一直没考虑找工作的事。

并且为了消除对方的抵触情绪,还可以接着用“假如……的话”的疑问句式来询问对方。

“假如找到工作的话,你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假如找到工作的话,会和现在的自己有哪些不同呢?”

“假如找到工作的话,是因为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通过这样的询问方式,可以促使对方去想象之前从未思考过的理想中的自我形象。这样一来,就能够刺激、扩展并进一步增强对方对未来的展望了。

有时候,抵触情绪会再一次出现,让你从假设的情况重新回到现实中。

“虽说是假设……但我肯定是通不过面试的”,可能就会像这样,对方因为对现实中的自己没有自信,继而拒绝对理想的自我形象进行想象。

这时,可以把情况假设到最糟糕的状态,重新顺势提出这样的问题:

“原来是对面试没有自信啊。但是,假设你面试通过了,当你询问自己通过面试的理由的话,你认为面试你的人会说些什么呢?”

“如果面试通过了的话,你认为迄今为止自己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哪怕比较费时间,但只要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就可以成为突破对方心理防线的契机了。



奇迹提问法


这种使用假设法来进行提问的终极手段被称为奇迹提问法(奇迹的疑问,Miracle  Question)。该方法由茵素·金·柏格最先使用,并以动机式访谈法为代表,被诸多心理治疗方法采纳并借鉴。

奇迹提问法,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在假设发生了奇迹(miracle),即问题得到了解决的前提下,当事人的理想愿望得以实现了的时候,让其阐述自己将会发生哪些变化的一种沟通手段。

该方法在引导对方产生做出改变的欲望以及为发生改变所需的条件时非常有效,有时候还能够真正促使“奇迹”的发生。

比如,对于无法停止使用药物的人,询问他如果发生了奇迹即他能够完全停药的话,在这种情况下,相比于询问对方因为停药而发生了哪些变化,更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是因为发生了哪些变化才促使他最终停药的这一问题上。也就是说,相比于询问对方“如果奇迹发生了,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更应该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奇迹发生了,是因为发生了哪些变化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让对方意识到,所谓的发生改变并不是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是其自身发生了变化。这样,就可以促使对方自发寻找并发现为了做出改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为了能够让奇迹提问法有效地发挥作用,掌握好时机和使用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仅仅卖弄技巧是无法顺利解决问题的。在深刻理解了对方在心理上的绝望以及对其具有了十足的同理心的基础上,再使用这种方法来做出提问,能够更容易触发“起死回生”的巨大转变。

此外,为了进一步调动对方的情绪,对提出问题的方式下功夫并事先对情况进行假设就变得很有必要了。

比如,像接下来的这种情况,进行假设的方法就会经常被使用。

“请稍微想象一下可以吗?你决定就今天我们所进行的谈话内容采取行动,之后便回到了家里,并且今天晚上睡得特别香。此时假设这样做了之后,在睡觉期间发生了奇迹,也就是你现在遇到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而第二天的早晨,谁都不知道已经发生了奇迹,包括你自己。那么,你要如何知道奇迹发生了呢?你最先意识到发生了奇迹的征兆是什么?”

对于这样的问题,患有药物依赖症的对方,可能会做出这样的回答:“会不会是因为感觉身体比以前轻松多了,并且前一晚还睡得特别香了呢?”

“你还能看到哪些其他的征兆吗?”

“会不会是因为不再去想药物的事,而是开始考虑其他的事情了呢?就像之前那样可能会开始想要活动下身体,又或者是开始考虑与工作相关的事情了吧?”

“你还能从哪些其他的事情上发现奇迹已经发生了呢?”

“大概是无论外出还是看手机的时候都不再想药物的事情了吧?并且还发现自己对药物开始发生厌恶的情绪,看到贩卖药物的人的电话号码,还会因生气而删除它了吧?”

通过这样的一问一答,就能够轻而易举地了解到一旦问题得到解决,对方将会是怎样的一种具体形象了。

另外,“如果发生了奇迹的话,会发生哪些变化呢”这样的提问方式其实也是有用的。这种提问方式能够消除对方的抵触情绪,使对方能够更加轻松地回答问题。帮助对方去想象发生变化之后的自我形象,并以此来强化对方想要做出改变的意愿。这作为一种并不需要太多技巧的沟通方法,初学者也能够轻松掌握。

即使是对于那些至今一直困于现状、思想上无法向前迈出一步的人,通过对“奇迹”进行假设,也可以解除他们来自现实的束缚,让他们更轻松地说出那些他们之前一直压抑在内心且深信不可能的种种愿望或者他们想要实现的目标。这其中多数包含能够让目标达成的启发要素。

发生了奇迹,即停止了对药物依赖的受访女性说出了下面的一段话。“若果真如此的话,我想我可以体会到至今从未感受到的快乐吧。我会开始对时尚和烹饪感兴趣,会愉快地去购物、看电影、旅行,等等。因为当我开始对药物产生依赖之后,我对这些事情都失去了兴趣。并且,最重要的变化应该就是我同家人的关系吧。我可以变成更加值得信赖的人,不用再躲躲藏藏、鬼鬼祟祟的了,也不用再向他们撒谎,我们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好的,也不会再去背叛他们、伤害他们。若果真如此的话,那我的心情会变得无比舒畅的。”

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使她说出了一直抑制在内心的真实情感,并成了激发她的活力的一个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