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奇葩心理学:教你应对复杂人性的技术 > 伪装的矛盾因素和真正的矛盾因素

伪装的矛盾因素和真正的矛盾因素




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逐渐明确两价性矛盾的真实内容。在这一阶段还须注意的一点是,乍一看,似乎是两价性矛盾的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两价性矛盾,这种情况也是很常见的。

比如,当孩子无法去学校上课的情况下,如果深究其想要去学校的心情与不愿意去学校的心情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因素,就会发现实际上是因为他在上课时没能回答出老师的提问而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并且这种不愿意再被他人嘲笑怕受到伤害的心情与想要重新找回之前的自信的心情之间产生了矛盾。此时真正的矛盾因素并非在于其是否想去学校上课,而是想要去学校上课又不想再受到伤害的这两种情绪之间产生了矛盾。如果针对他是否应该去学校上课这一点来鼓励他的话,无论如何努力都不会有效果的。针对其不愿再受到伤害的心情与想要再次尝试恢复自信这一心情之间的矛盾进行鼓励才会有胜算。

因此,时常注意去探索并判断真正的矛盾究竟在何处的做法是十分有必要的。说到该如何去判断真正的矛盾,主要是通过倾听与提问这两种方式进行的。稍微有一点儿比较在意的地方,就要通过“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等问题来深究其背后的具体内容。但是,在这种场合下,进行提问的要点在于,需切记不可以用责备的口吻来质问对方,而是要继续保持中立且富有同理心的态度去进行询问。

有时候也会有无法立即明确其真正矛盾的情况存在。此时,不可过于心急,最好使用第一章中介绍过的方法,把时间主要花费在照顾对方的犹豫情绪上,在其他的事情上表现出与对方的共同兴趣的同时,加深与当事人的信赖关系。在谈及其他事物的过程中,如果使对方产生了安全感,多数情况下其自身就能够主动开口说出“实际上”是怎么一回事了。

人们不仅会想逃避面对自身的矛盾,还会不愿意让人知道自身的矛盾,并向他人隐瞒这一矛盾。然而,倘若不去面对这一矛盾就无法克服它。能否如实地说出自身的矛盾将会极大地影响是否能够克服这一矛盾。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以及不善于进行自我剖析的人,对于表明自身矛盾这一事情的抵触情绪会很强烈。加之,一旦对方对周围的事物变得感性,谈话的氛围就会变得像是我们在责怪对方,这样就会导致对方对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更加抵触。

因此,坚持中立且富有同理心的态度,首先让对方能够如实地说出其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及实际情况,并以此来逐渐弄清楚矛盾的实际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先前介绍过的对学习变得不积极的学生,看似是其想要上大学的心情与因学习能力不足而认为自己无法上大学的心情之间存在着矛盾,但进一步深究其所说的内容会发现,其实是因为他不愿意加重父母的经济负担,即他对父母的体贴之情压制了自己很想上大学的愿望。这两种心情之间所产生的矛盾最终导致他认为自己无论如何努力学习都是白费工夫的。

遇到此类情况时,可以一边询问对方“你是同时有……的想法和……的想法吧?”一边试着再进一步询问“你还有其他的想法吗?”还可以把他们的这些想法大致分类,整理为想要改变现状继续前进的一类情绪以及想要做出反抗的一类情绪。此时重要的是,无论面对其中的哪一种情绪,都要表现出同理心去理解。在如此进行的过程中其核心的矛盾就能够被查明并逐渐变得明确起来了。

第一步要如此地询问对方,“你在……的情绪与……的情绪之间会感到痛苦吧?”以此来整理他们面对的两价性矛盾,并表现出同理心,去理解他们身上的这一矛盾。

一旦对方感受到自己被中立且富有同理心的氛围所关怀,他们便会感到安心,就能够向我们表明自身的烦恼及矛盾了。也许在刚开始的时候,对方说出的会是感叹、愤怒以及自暴自弃的话,但只要在倾听他们的同时重点地做出回应,就能够帮助我们去梳理对方的情绪以及实际的情况。让对方能够自由地说出其自身所具有的两种矛盾情绪,能够帮助我们做好克服它们的准备。



积极承认对方的纠结


克服两价性矛盾还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进一步发展我们的中立态度,去积极承认并理解两价性矛盾所具有的两个方面。最糟糕的情况是,我们只承认自认为好的想法及情绪,对于并不看好的想法及情绪持否定的态度。

首先要把这两价性矛盾的存在看作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并能够接受它,这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是一直宅在家中的人,也会理所当然地同时有想要进入社会以及害怕进入社会的两种想法。此时,重要的是能够理解他们这种越是想要进入社会,其内心的恐惧就越强烈的矛盾状态以及他们在这两种想法之间摇摆不定的事实,并且让对方能够充分地表达出自身所处的这一矛盾状态。

反之,如果一味地支持对方想要进入社会的想法,而对其所说的因害怕进入社会而无法采取实际行动的想法报以责备的态度,表现出对对方的失望的话,就会让对方难以继续说出自己这种所谓的“不好”的想法。他认为明明应该进入社会却又无法做到的、自己是无用的这一自责想法也会变得更加强烈,甚至还会使对方因找不到发泄对象而迁怒于那些要求自己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的人。

不可认为这种两价性矛盾的存在说明了当事人的软弱无能,存有两价性矛盾的情况是很正常的,此时倒不如让对方如实地坦承它们的存在,并将其表达出来,反倒能够有助于我们去克服这一矛盾。

这种情况同样也存在于无法停止药物滥用等嗜好性行为的场合。哪怕对方有想要停止滥用药物的想法,但也要承认他们实则在想要停止与想要继续这两种矛盾想法之间摇摆不定的事实,并且要在此基础上让对方说出自己的痛苦,这才是更为重要的。如果让对方认为,一旦自己表达出还想继续滥用药物的想法之后,可能会被责怪,并因担心会被我们所抛弃而感到不安的话,就无法让对方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他们就只会选择逃避解决药物依赖的问题了。

这种在明确了真实矛盾的同时,让对方主动说出这一矛盾的做法是最初阶段的目标。并且,也时常能够遇到只通过这些工作便让对方发生了变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