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奇葩心理学:教你应对复杂人性的技术 > 产生变化的基本技巧

产生变化的基本技巧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能够帮助整理两价性矛盾、引出改变型对话、引起综合变化的有效沟通技巧吧。



1.等级划分提问法


其中的一项沟通技巧为等级划分提问法。在前一章节已经介绍过该等级划分提问法,即让对方通过数值化的方式来回答自己内心的状态。比如询问对方,“如果用0~10的数字来表示想要退学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一个程度呢?”又或者可以反过来询问对方,“想要继续上学的心情,是0~10的哪个程度呢?”该沟通技巧虽然最开始是运用在焦点解决短期疗法,但在动机式访谈法中也成了一项相当重要的沟通技巧。

等级划分提问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将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内心状态数值化及视觉化,便于提问的人,同时也便于当事人去客观地把握自己的内心状态。并且,可时常帮助强化对方想要做出改变的这一想法。此时的要点依旧在于要肯定地接受当事人自己做出的评价。

对于这样的提问,大多数人会回答自己想要做出改变的程度为2或3吧。此时,更好的做法是不去否定地看待其程度还不到5,而是要着眼于其程度并不为0的事实,并让对方就自己所给的这一程度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想要做出改变的心情不是0而是3,这是为什么呢?”提出这样的疑问可以帮助对方去确认并进一步强化自己内心想要做出改变的想法。

回答的数字如果超过5的话,则表明这个人想要做出改变的心情已经是非常坚定了。此时,可以对其程度之高给予肯定评价,并通过向对方提问,“想要做出改变的心情程度是如此之高啊,为什么会这么想呢?”来进行更加深刻的沟通,则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方想要做出改变的想法。

反之,也可能会有回答0的人,这些人会故意做出“坏”的样子来坚持自己的主张。当然,这并非是其真实想法,如果此时否定对方的话,只会造成对方越发地固执己见。倒不如乐观地认为即使对方回答的是0,这也是其努力过后的结果,并通过“为何会如此不愿意做出改变呢?”这样的提问来让对方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中应该会包含当事人消极的经历以及愤怒的情感等。可以说,倾听对方不愿意做出改变的想法并对此表现出同理心的做法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在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沟通过程中,想要做出改变的程度应该也不再会是0,而是会逐渐增加的。



2.增加开放式提问


在整理问题、提高对方的自主性并促使其发生积极性变化等方面有一项重要的沟通技巧,那就是此前介绍过的增加开放性提问的这一做法。该技巧虽看似十分简单,却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由于开放性提问能够让对方畅所欲言,因此该方法也不会因刺激到对方的两价性矛盾而导致其相反的情绪越发强烈的结果。在自由度更高的开放性提问当中更容易进行改变型对话,如果不是通过开放性提问所做出的回答,也不会是对方内心的真实想法。

增加开放性提问的比例,营造出畅所欲言的氛围并将对话的主导权交给对方的做法,能够帮助强化对方的自主性并引出改变型对话。



3.是“不想”还是“不能”


当被想要改变却无法改变的这一两价性矛盾所困扰的时候,实则关系到两种矛盾的因素。为了能够引起变化就需要把目光投注到这两方面的矛盾因素中,并以此来帮助对方解决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改变这一行为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也就是,对于其自身的人生及价值观来说,改变是否是必要的以及改变到底有多么重要的意义这一问题上对方所抱有的矛盾心情。

比如,出于和家人的关系以及经济状况的考虑想要停止玩赌博机,但是停止玩赌博机就意味着再也无法体会到中大奖时的那种整个人都为之振奋的快感了。对于对方来说,哪一个都是令人十分不舍的,对方不愿意放弃任何一方。又或者是,虽然想要与自己的初恋情人重新开始,却又不愿意放弃目前与自己的妻儿共同生活的人生。在这样的案例中,无论是哪一方的选择都对他的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便陷入了两方都不愿意放弃的矛盾境地。

当一位学生一方面因对历史感兴趣而产生想要读历史专业的想法,另一方面为了能够更好地找工作又觉得按照父母所说的去念经济专业比较好,却对经济专业一点儿都提不起兴趣的情况下,选择历史专业还是经济专业的这一问题使该学生在对其人生所具有的意义及重要性的认识中陷入了矛盾境地。

此外,还存在另一种矛盾。那就是在现实情况中即将引起变化的时候,围绕着能否采取实际行动这一问题而产生的矛盾。虽然尝试着停止玩赌博机,但最终不也是失败了吗?虽然内心有想要停止玩的想法,但又认为自己想要停止的意志并不强烈的人,就会认为自己实际上是无法做到的,最终导致他放弃了停止这一行为。那个学生虽然会因违心地选择了并非本意的经济专业而感到后悔,但又会觉得事到如今想要改变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便会陷入虽想改变但现实又十分困难的矛盾境地中,从而变得无法采取实际行动。

这种矛盾状态是围绕着在现实中能否采取实际行动以及其自身是否有做出改变的能力、勇气及自信这一问题而产生的矛盾。这既是可行性方面的矛盾,也是其自身能力及自信方面的矛盾。不管这样做对他的人生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如果认为自己没有实现它的能力及自信的话,就会让对方认为反正都是不可行的,于是在行动上便不会有所改变,一旦在思想上认为只能维持现状,在现实生活中就会变得真的如此。在认为反正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会逃避思考做出改变的重要性。

要想解决这一两价性的矛盾,就需要克服这两种矛盾,即克服重要性方面的矛盾以及可行性方面的矛盾。

让对方意识到这两种矛盾之间的不同,也能够促使其做出改变。不仅要询问对方,“你想要做出改变的心情程度是多少?”也有必要再问一下,“你对于自己能够做出改变的自信有多大?”并且作为更加有效的提问方式,可以试着询问下对方,“如果有改变的方法(如果最后成功地做出了改变),你想要做出改变的心情程度又是多少呢?”

因没有做出改变的能力和方法而不得不放弃的人,多数情况下面对这种提问,就会重新意识到事实上自己还是有想要做出改变的意愿的。只要对方说出“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是想要做出改变的”,这便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征兆。

此外,这两种矛盾“浑然一体”的情况也很多,有时候优先解决了可行性方面的矛盾之后,重要性方面的矛盾也会得以解决。在实际的沟通过程中,这两种矛盾又是相辅相成的,此时便需要同时去应对它们。



4.假设已经发生变化后再提问


上一节中稍微提到了,对于解决可行性方面的矛盾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沟通技巧,就是假设变化已经发生,继而进行提问的方法。该方法在上一章的焦点解决短期疗法中经常会被使用,在动机式访谈法中也被采用了。
该方法能够打破对方认为自己做不到的心理障碍,引导对方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并让对方自由地进行发散性思维。

“假设真若如此的话,你认为自己与之前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假设真若如此的话,接下来你想要做什么呢?”

“假设真若如此的话,你与周围人的关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以某位患有酒精依赖症而使自己的家庭备受困扰的男性为例。该男性一直酗酒,却没有戒酒的决心。此时,可以询问他,“假设你不再喝酒的话,你认为自己与妻子的关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或者是“假设你不再喝酒的话,你认为自己的孩子会如何看待你呢?”

只需通过这样的提问,就可以让当事人领悟自己的酗酒行为到底给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带来了多少痛苦和寂寞。

此外,通过询问当事人,“请思考下自己完全戒酒之后的情况。你周围的人看到你这样做之后,会认为你与之前(酗酒之外的方面)有哪些不同了呢?”则能够让对方思考为了做出改变,自己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并以此产生对变化的新认识。

再以虽然想要工作却一直不去找工作的青年为例。当问及其不去找工作的理由时,对方的回答是在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工作之前不愿妥协地开始工作。此时,可以试着这样来询问他,“假设你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做的工作,你会怎么办呢?”或者是“在什么情况下,你才会知道那是你自己真正想要做的工作呢?”以此可进一步深究并明确,不去试着做一下的话是无法判断它是否是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的这一事实,以及其自身所追求的到底是怎样的工作,其所感到犹豫的又是什么样的这一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