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奇葩心理学:教你应对复杂人性的技术 > 扩大矛盾的五个技巧

扩大矛盾的五个技巧




在有关重要性方面的矛盾,即在自己人生当中,改变与不改变这两件事情分别所具有的重要性之间,该如何去解决自己因此被搞得精神分裂的状况?

该矛盾最终涉及了在我们各自的人生中何为最重要的这一价值观问题。我们真正希望的是什么?我们的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在我们纷繁的人生经历以及对周围事物的牵挂和固有认知当中,这些问题的答案变得十分模糊,成了一种被乌云所遮盖的状态。因这些原因而导致不了解甚至不清楚自己最重视的是什么以及自己的价值观在何处的人有很多。因无法确定什么才是最优先的,导致自己的人生进入了进退两难的矛盾境地。

也就是说,为了解决这一重要性方面的矛盾就需要去明确对于其自身来说什么才是最优先以及最重要的。只有明确了该问题,当事人才能够意识到存在于现实选择与所追求事物之间的矛盾,才能够进一步产生想要去消除这一矛盾的动力。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人的内心具有一旦意识到了存在于自己追求的事物与现实前进方向之间的矛盾,便会尝试着去纠正这一矛盾的特性。有的人会在短时间内急切地去纠正这一矛盾,而有的人的变化却是极其缓慢的。人们的行为是在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矛盾之后,意识到自己再也不能同之前一样,此时开始做出改变的。

虽然说为了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矛盾就必须去发现它,然而已经习惯了现状的人却很难去发现其自身的矛盾。所以,使当事人能够更容易去发现这种矛盾所使用的方法就是“扩大矛盾的技巧”。该技巧主要是向当事人展示如果继续他的选择时,事情将会变得如何,同时询问对方“这是你所追求的吧?”这样做能够直接将越发不明确的现实状况与其真正追求的事物之间的分歧呈现在当事人面前,以此来让对方意识到该矛盾的存在。

接下来将介绍几种在扩大矛盾时会使用到的具体方法。

(1)询问利弊点

困于两价性矛盾而无法采取行动的人多数情况下一方面会对现状的坏处视而不见,一味地称赞它的好处,另一方面对于改变现状之后的情况,又只会过度评价它的坏处而无视它带来的好处。这种对回报的预测是完全错误的。这样胡乱的预测之所以能够被他接受的原因在于其不愿面对现实、想要逃避问题,想要以此来欺骗自己罢了。当事人因高估了自己害怕失去眼前快乐的恐惧感以及担心失去依靠的不安感,于是便无视了应该对现状做出冷静客观的评价。

摆脱这种状况的有效方法就是,讨论继续维持现状会带来怎样的利弊以及改变会带来怎样的利弊。

首先从维持现状带来的好处来进行提问,之后,再询问对方如果维持现状将会失去的东西以及导致的损失等,还要询问对方关于改变会产生的利弊。此时,可以制作一张损益对照表。如果陷入了两个选择之间的矛盾境地,尽量具体地去思考一下,如果执行了其中某一项选择或是另一项选择之后,从现在开始一直到十年甚至是二十年之后,我们将会得到的东西以及失去的东西。

通过这样的对比也许就能够发现,维持现状所获得的好处以及改变现状所遭受的损失并没有那么严重,而与之相比,维持现状所带来的坏处以及改变现状所获得的好处却远比自己想象中的多。至此,我们便能够领悟到,一直以来自己所深信不疑的观点实际上只是一种欺骗,这样一来对其中某一方面的眷顾之情便会减弱,从而就能够从两价性的矛盾中挣脱出来了。

这一做法类似于几何证明问题中的辅助线。通过画辅助线的方式,使得我们能够清楚地意识到此前一直未注意的事情。

(2)就最坏的事态进行谈论

作为能够让对方更加切实地感受到维持现状所带来的弊端的沟通技巧,就是对能够预想到的最坏事态进行谈论。该方法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被使用。

相对于由我们来谈论继续维持现状将会造成的最坏事态,最好的方法是由当事人自身去推测并开始就其进行谈论。

并且要让当事人尽可能具体地就以下情况进行推测和谈论,即家庭以及家人关系中会发生的事情、家庭会发生的事情、经济上的损失、工作上的困难、健康方面的问题以及对寿命的影响、老年后的生活、会选择怎样的死亡方式、在弥留之际是否接受自己这样的一生等。

当对方无论如何都难以对以上情况进行想象的时候,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与他们谈论那些已经成为最坏事态的案例。“这只是很正常的讨论,虽然不知道您会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但是在有些案例中却出现了这样的……事态”,以此来告诉他们在那些案例中当事人的悲惨经历。

在想要做出改变的意愿只是相对性地变强烈之时使用该方法,有时就能够让这种意愿变得更加强烈,强烈到想要一下子去改变现状的程度。

然而,对于那些处于抑郁状态以及有自杀倾向的人最好不要使用该方法。因为该方法会让他们的心情变得更加阴郁,甚至会有诱使他们产生干脆在事态变得更加严重之前死掉为好的念头,并冲动地做出逃避行为的危险。

(3)询问对方在生活顺利时的情况

还有一种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的沟通方法,那就是让对方述说关于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的事情。在让对方说出愉快的回忆时,还可以让他们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觉得那些回忆很美好以及为何与现在有所不同。由此不仅可以让对方重新面对自己失去的事物以及为何会失去这些事物的这一问题,还能够让对方迸发出想要重新找回美好人生的想法。

但是,对话展开的方式一旦有误,就有可能让对方觉得是因为自己的无能才失去一切的,并且认为自己再也无法回到过去的绝望感也会更加强烈,因此要十分注意这一点。

此时不应该朝着已经失去了便再也无法回到过去的方向来引导对方,而是要向其传达这样一个信息:通过使用不同的方式,人生是可以逐渐变得美好的,我们是可以重新过上幸福生活的。

“你原本就具备了这种能够出色完成任务的能力呢!”

“只要你也有去做的决心(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你也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的(你也可以过上舒心的日子)。”

“那时的你与现在的你有哪些不同呢?”

“想要找回曾经的自己,该如何做才好呢?”

可以让对方就以上几个问题做出回答,以此来引出改变型对话。

(4)询问对方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正如之前所叙述的那样,帮助他人做出改变的最有效方法是,通过使对方意识到现实与其自我价值观的不同,促使他们去发现自我矛盾的存在。这种自我矛盾有时也被称为认知不协调,当人们对这种认知上的不协调性感到心情不畅时,最终会促使他们采取行动得以消除。因此,就需要明确其自身所追求的究竟为何物。

可以说,归根结底,这是因为两价性矛盾使其忽视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导致的。由于对在自己的一生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这一问题认识不清,所以才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只要明确了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做出自己该做的选择了。

因此反复地询问对方,他自身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想要做哪些事情,能够起到巨大的帮助。

询问对方的时期不同,对方对该问题的回答也会有所不同。一开始进入这一迷宫的时候,他们的回答会是“不知道”“怎么着都行”,又或者会是“想要去死”等。此时可以开导他们不用过于拘泥于现实情况,可以试着以更加轻松的心情去思考这些问题。即便他们依然回答“没有想要成为的样子”,但也可能会让他们重新找回远离现实的梦,并能够让他们认真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愿望。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话,因此要认真地对待它们。并且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去深入探讨这些话题。

随着对方精力和意志的恢复,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也会变得更加积极且具有建设性。此时,如果进一步要求他们做出回应,这些想法就能够变得更加具体,并成为一种依据现实的可行性想法。这样做能够在让对方说出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与清楚意识到自己因陷入矛盾境地而无法继续前行的事实之间起到相互作用,从而促使存在于这两者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也许有一天还能够从那个人口中听到他自己的决心和计划,又或者是突然听到他来向我们报告自己做出了一些之前从未敢想象过的行动。

(5)询问对方最珍惜以及最讨厌的事物

促使对方意识到自我矛盾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弄清楚对方最珍惜的是什么以及对方认为最能代表他的价值观的事物是什么。通常情况下,只要明确了这一问题,就能够让对方强烈地意识到自己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虽然有时候对方会故意说一些逃避现实的话,但也需要好好地去“接受”他们所说的这些话。经常会遇到的情况是,对方在持续说着自己的坏话的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地意识到这并不是真正的自己,只是在勉强自己朝着坏的方向发展罢了。为了能够让对方自主地意识到这一点,让对方去说自己的坏话并接受他们所说的话的方式也是非常有用的。反之询问对方最讨厌的事物是什么的方法通常也会起到作用。

具体来说,可以试着询问对方:“你在自己的人生中最珍惜的是什么东西?”又或者还可以反过来询问他们,“在自己的人生当中,你最不愿意去做的事情是什么?”

在处理患有药物依赖症的案例时也可以使用该方法。当问及对方:“对于你来说,最珍贵的是什么?”他们会回答:“家人。”在做出这样回答的一瞬间,他们便能够体会到自己的回答与现实中自己给家人所带来的痛苦之间的差异。由此,可继续深化他们的这一想法并使对话朝着改变型对话的方向发展,从而促使他们用实际行动去珍惜自己的家人。

也有人会回答“金钱”或“工作”。此时,可以进一步深究他们为什么会认为这些是最珍贵的以及他们内在的价值观,这样一来,促使其形成这种价值观的原因及生活经历等问题就会浮现出来,从而就能够探知他们更为根本的真正价值观了。一旦深究到如此程度,对方就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与自己所追求的事物具有不协调性这一事实了。

反过来,如果询问对方“你最讨厌以及最无法原谅的事情是什么”,大多数人会做出“欺负弱小者”或者“麻烦别人”等的回答。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基本上做出如此回答的人大多数都是做出这些行为的人。有的人在努力地做出回答之后会感到惊讶不已,因此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正在做的正是自己最讨厌的行为。

当对方能够直率地说出自己最珍惜以及认为最重要的事物时,表明他已经开始做出改变了,这是非常好的征兆。此时,可以如实地向其反映存在于他所珍惜的事物与现实状况之间的差异。

“现实状况可能会是……样的啊,你认为最珍贵的却是……呢。”

此时不可使用责难的口吻,而是要富有同理心地去接受他们的这些想法。

此外,更进一步地可以这样来询问对方:“你认为……是最珍贵的,但现实中却又是……的,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这样的询问可以让对方面对自己继而做出回答。多数情况下还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导出改变型对话,甚至有时候能够让对方产生责怪自己以及对周围人感到抱歉的愧疚之情。此时,可接受对方的这种想法,并根据场合的不同来相应地进行能够引导出改变型对话的提问。

“你现在能够做的事情是什么?”

“你接下来想要做什么?”

只要接受了对方对这些问题所做出的回答和想法,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出强有力的改变型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