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奇葩心理学:教你应对复杂人性的技术 > 如何让纠正认知变得容易

如何让纠正认知变得容易




涂颜料之前所进行的打底工序叫作涂底料,正如事先涂好底料,颜料就能够附着得更好一样,在其他诸多的现象中也能够看到预先做好准备,之后的操作就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的情况,此效果便被称为启动效应。

此效应不仅适用于试图纠正他人认知的场合,当想要指出某些问题点或是试着说服他人时,只要事先进行了“启动”这项操作,就能够大大地减少对方的抵抗。

在沟通的过程中,启动这一操作是我们会经常使用到的一项技巧。比如,用最贴近我们生活的例子来说明吧,我们可使用“您能别生气,先听我说一下吗?”或者是“有些事希望您能冷静地听我说下好吗?”这样的措辞。

同样,当面对那些一旦说出口就会引起对方强烈情感反应的情况,通过事先进行启动的这一操作,就可以让对方预想到接下来我们会说出一些令他震惊的事情,于是便能够冷静地听我们所说的话了。

在指出对方在认知上存在扭曲的场合下,启动这一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作为在认知疗法中要搭建的特殊框架,这框架本身便成了一项启动操作。并且,对于认知疗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的这一问题,如果事先向对方解释了有关认知偏差、自动思维、信条及策略等概念,便能够获得强大的启动效应。

如果之后再指出那些我们已经事先说明的问题,便可以让对方更容易去接受它们。但是,如果省略了这一步骤,直接指出这些问题,就很可能会让对方认为,我们这是在指责他们,导致他们做出过激的反应。

无论在何种场合都进行指导和指示,在试图纠正他人认知的时候也事先做好一般性的说明,接着再进行实际操作去指出对方具体的问题点——这样的方法能够提高我们对该方法的学习效果。

哪怕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事先进行说明的方式也可以大大地减少对方之后的抵抗以及问题的困难性。以下是使用该方法的具体例子:

“无论是谁在理解及感知事物方面都有自己的偏好。因为这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便会成为极其自然的思维模式。这种对事物的理解方式叫作认知,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却意识不到自己的这个习惯,在不知不觉中便会陷入认知的陷阱中。这便是我们感觉人生痛苦以及遇事不顺的原因。好不容易有这个机会能同您进行交谈,我希望自己能够把握好这个机会。所以,如果在接下来的对话中我发现了您认知上的偏好或者陷阱,能否允许我告知您呢?”

类似于这样事先征求对方意见的做法,不仅能够减少他们的抵抗,还能够进一步指出问题并让他们接受自己的问题,又或者是通过我们的指出,他们得以更快地产生想要纠正自己的认知偏差的积极想法。

在此基础上,当想要实际地指出对方的问题时,为了能够让对方做好心理准备,最好再进行一次启动的操作。

“我在与您交谈的过程中,有一些注意到的事情……是有关于之前说过的认知偏好的问题。我现在可以说这个问题吗?”

“您还记得我之前说过的,我们在接受各种事物的时候都有自己的偏好这件事情吗?并且,我记得曾征求过您的意见,如果我有什么发现希望您能够允许我直接说出来……那么,我现在就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使用这样的开场白来征得对方的同意再开始交谈的话,不会让对方觉得自己的安全感遭到了侵犯,于是便能够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了。



指出对方偏见的技巧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在反复实施家庭暴力的男性案例当中,当指出他们在认知以及行为模式上存在偏差时该使用怎样的说话方式。

“我是这么认为的,一旦别人拒绝了您的要求,您就会不由得认为自己受到了别人的轻视。您自己是怎么认为的呢?”

“或者是,一旦被别人说了些什么事情,您就会感到十分愤怒。您自己又是怎么想的呢?”

要做出这样的姿态来征求对方的意见,而不是将我们的看法强加于他们身上。

如果对方认为我们说的有道理,并且做出的回答有表示他们会接受我们观点的迹象,就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对方说出他们做出相同反应的具体情况。

可以假装不经意地问他们:“这样的事情,之前在其他的情况下也发生过吗?”一旦对方回想起了具体的经历,就要让他们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情景回顾:①契机是什么?②做出了什么样的行为以及有了什么样的情感反应?③他们是如何去理解那些作为契机的事件的?

在认知疗法中最为重要的是“因为对方是如何理解”的这一部分。这与先前介绍的自动思维有关,是会对某一状况产生反射性反应的一种思维模式。虽然让对方明确地说出并意识到这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最初的阶段,大部分人是无法顺利地说出的。此时,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述说由我们推测出的情况。“您是……这么理解的吗?”以此来委婉地进行询问。

此外,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认知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偏差则是另一个要点。

“也就是说,现在试着把实际发生的事情与您自身理解的情况做下对比,会是什么样的呢?”

“之后再思考的话,会认为还可以有其他稍微不同的理解方式吗?”

“现在去思考的话,会觉得自己的理解方式有点儿过头吗?”

如果对方回答意识到这一偏差的内容,就表示他已经开始在对自己的认知进行纠正了。此时,需要进一步把这对认知的纠正发展为更加明确的东西。为此,下列这些询问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您认为还可以有哪些其他的理解方式呢?”

“那么,您认为怎样的理解方式才更好呢?”

如果对方说出了其他不同的理解,就要对其给予肯定评价,并接着进行如下的询问:

“如果采用了这种理解方式,之后的反应会有什么不同呢?”

“如果您能够这样去理解事情,之后的事态会有哪些不同呢?”

在诸多的案例中,经常会频繁地出现那样一个或两个的思维模式,此时的要点是要将它们与此前他们所说的经历关联起来。

“最近确实没有遇到与这类似的经历吗?之前您跟我说的又是怎么一回事来着?”通过这样与他们之前所说的经历进行关联,以此来帮助对方意识到其实自己也是容易陷入相同的陷阱中的。

最后就是要总结对方当天所说的话,整理他们当天的发现和进步,并对此给予肯定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