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奇葩心理学:教你应对复杂人性的技术 > 依据依恋特性进行对话

依据依恋特性进行对话




从依恋这一角度来看,弗洛伊德所研究的主要是依恋及其安全性。由此可知,移情原本就是基于依恋而产生的一种现象。无论对谁都难以产生依恋的焦虑回避型依恋模式的人,在发生移情时容易对他人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因而无法产生真实的恋爱情愫。依恋焦虑强烈且必须依赖他人的焦虑矛盾型依恋模式的人,一旦产生了移情,就会容易对对方产生恋爱情愫,因担心自己是否会被对方抛弃的不安全感也会越发强烈,从而成为不安全型依恋模式。他们甚至还会想要过度地占有对方,这样只会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即便情况好不容易得到了好转,他们也会因担心一旦结束了治疗就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医生,而重新回归到不安全型依恋模式的状态,这些都是由依恋焦虑所导致的。

具有不安全的依恋类型的人还会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即使在一开始便认为对方是“好人”的情况下,如果因对方的说话方式受到了伤害或是发生了一些与预期不符的事情,他就会立即转变自己的思想,把对方看作“讨厌的人”。因此,维护双方之间安全的信赖关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他们容易将他人对自己所说的“分析”和“解释”看作他人对自己的指责和攻击。其结果就是导致患者与医生的关系变得生疏。

也就是说,弗洛伊德的方法在应对某种程度上为安全依恋型的人时是有效的,但对于那些无论是依恋焦虑还是依恋回避的程度都很强烈的人来说,却容易遇到困难。

该情况也同样适用于罗杰斯的沟通方法以及日常的对话中。根据对方是安全依恋型人格,还是依恋回避或是依恋焦虑的程度都很强烈的人,维持与他们的友好信赖关系的困难度也是全然不同的。

在与他人进行沟通的时候,如果不事先弄清楚对方是哪一种依恋类型,不仅会难以同他建立起有意义的关系,之前的努力也会变成无用功,好意而为之的行为也可能会带来出乎意料的麻烦,最终结果就是对方极其厌烦我们。更何况,现如今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的程度均很强烈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对于这一点的理解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本章内容将主要介绍该如何依据对方的依恋特性采取相应的沟通方法。并且,在介绍具体的沟通方法之前,将首先介绍下从依恋这一角度来进行观察,沟通将会具有怎样的意义,以及想要让沟通变得更加有效的话又需要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



成为对方的安全基地


为了在母子之间培养安全的依恋模式,在以拥抱和哺乳等身体上的接触为媒介来建立联系的基础上,时刻关注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表情、行为及声音等迅速地做出回应,并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个绝妙的说法能够形容这一关系,那就是“安全基地”这个词。这是由鲍比的一位名为玛丽·爱因斯沃斯(1913—1999)的重要后继者最初使用并逐渐被广泛采用的。

可以说“安全基地”一词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了为了培养并维持安全的依恋模式需要哪些条件。

为了能够成为良好的安全基地,维护关系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一旦对方向我们寻求帮助,立即做出回应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是,此时不可误解的是,所谓的安全基地并非是舒适的乐园。它是为了帮助孩子积蓄自立的力量的,虽然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会相继离开这个安全基地,但是一旦遇到什么事情,他们又会回到这个安全基地来寻求依靠,在治愈他们虚弱的身体和受伤的心灵之外,还可以帮助他们去重新面对外面的世界。

如果自立的过程能够顺利完成的话,遇到任何麻烦他们都不会立即躲回自己的安全基地,而是会努力地在自己的内心构建另一个安全基地,从而就能够通过自己来支持自己了。并且,他们还会与其他新遇到的个体建立起信赖关系,并将该关系作为自己的一个安全基地,当再次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向这个基地寻求帮助或是进行商讨了。由此可知,拥有安全基地的人还能够进一步去增加自己的安全基地的数量。

以此观点来重新审视沟通以及社会关系之后,我们大致可将沟通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那些能够成为安全基地的个体所进行的沟通,另一类则是与安全基地没有关系的沟通。前者所进行的是以提供支持为目的的具有同理心的交谈,而后者则是围绕着利害、优劣、真伪等问题所进行的趋利避害的交谈。

可以说以上的分类方式与第一章中介绍的沟通的两大功能,即提高安全性的功能以及缓和矛盾的这一辩证法式功能是相对应的。只是,沟通如果能够顺利进行的话便能够克服矛盾,但是一旦失败则会激化并加深矛盾。

此外,根据上一章中所介绍的内容可知,矛盾是否强烈以及矛盾能否被克服,无外乎是受制于安全基地的沟通到底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如果沟通的最终目的是加深矛盾、打破对方固有思维,那就另当别论了。但若是为了克服矛盾和冲突、寻求解决问题而进行沟通的话,如果其对话不具备作为安全基地应有的要素,沟通就会难以进行下去。



良好安全基地需具备的五项条件


那么能够成为良好安全基地的对话,又或者是,其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关系又是什么样的呢?为了能够建立良好的安全基地,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具备哪些条件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有必要再次重温一下所谓的安全基地到底为何物,这一问题非常重要,所以需再次做一下梳理。

成为良好安全基地的第一项条件为,保障双方关系的安全性来提高对方的安全感。

第二项条件为要具备能够感应对方之所感、之所求的感知能力。

第三项条件则是要具备能够对对方的行为做出反应的应答能力。做出应答的最好方法就是陪伴在对方的身边,即使不在对方的身边也希望能够让对方可随时联系到我们。此联系也并非说是即时的联系,重要的是要让对方清楚该如何做才能够联系得到我们。

应答能力中的“应答”一词含有多种意义,回应对方的要求是其中的一层含义。此外,对对方的表情和行为做出回应以及对对方的兴趣点及欣赏的事物表现出同理心也是它的含义。

缺乏应答能力的话,一般会给对方留下美中不足的印象,如果多次给对方留下这样的印象,就会让对方产生“有我们和没我们是没有差别”的想法。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所谓的应答能力指的是我们要根据对方的行为来做出回应,而不是由我们自发地做出回应。此时的主导权归根结蒂是属于对方本人的。

在做出应答的时候如果使用了错误的表达方式,单方面地鼓励对方的话,就会变得“令人厌烦”,从而也就无法成为对方的安全基地了。

正如之后回顾时所发现的那样,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对方的类型和状况来保持高水平的感知能力和应答能力,有些时候则我们则需要稍微克制些。

第四项条件就是稳定性。这一条件同样是为了保护第一项条件中的安全感。如果经常更换可以作为安全基地的存在,改变我们所说的话或是一时兴起地转变我们的态度和方针,就无法让对方感到安心,从而和对方的关系会变得更加混乱。

第五项条件与之前介绍应答能力时的内容有所联系,就是要保障对方具有自主性。其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当对方想要离开安全基地的时候便能够离开,当他们想要回来的时候又能够回来。如果对方被安全基地所束缚,这种沟通就可能会成为一种负担。

无论是同何种类型的人进行接触,以上这几项条件在建立良好安全基地的过程中和具有一定意义在内的创造性对话中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想必大家也注意到了,此处所介绍的内容其实就是通过另一种方式来阐述了之前介绍过的内容。

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这些要点来思考针对不同的依恋类型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沟通方式。并且此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与安全依恋型的人进行沟通是一种怎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