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这样减肥不反弹 > 3.6 碳水化合物不容易致胖的第三个原因

3.6 碳水化合物不容易致胖的第三个原因




上面讲了,碳水化合物不容易胖人。首先,有糖原储存这一缓冲机制。另外,碳水化合物摄入后还会优先被消耗掉,不容易变成脂肪。这还不够,我们的身体还有一招,让碳水化合物更不容易把人吃胖,那就是碳水化合物代谢平衡机制。

碳水化合物平衡机制,属于人体的营养素代谢平衡机制。就是说,我们的身体希望尽量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体重,成年以后,体重不要明显增加,也不要明显降低。这就要求身体能够耐受一定程度的营养素摄入量变化。比如如果这段时间,某种营养素吃得多了,那么这些过量的摄入也不要马上变成脂肪让身体增重。

我们对此可能没什么直观的感觉,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假如你从20岁开始,每天多吃一个小面包,假设是100千卡热量,那么你60岁的时候,你就额外摄入了146万千卡热量。这146万千卡热量,变成脂肪,是190公斤左右。也就是说,理论上,你20岁的时候60公斤,要是每天多吃一个小面包,到了60岁时,就应该是250公斤的体重。

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这不可能。即便一个人每天多吃100千卡,到了60岁,可能也就胖个几公斤到头了,这就是营养素代谢平衡机制在起作用。如果身体没有这种机制,那是很可怕的。我们想一下,增长那么多体重,谁都受不了。

那么我们的身体是怎么保持这种能量平衡的呢?就是如果多吃了东西,身体就尽量把多吃的消耗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都有这种机制。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多吃了碳水化合物或者蛋白质,身体会额外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消耗,把多吃的部分尽可能消耗掉。

上面我们讲了,混合食物摄入后,碳水化合物氧化率增加,脂肪氧化率减少,表现就是呼吸商会提高。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也是这样,我们的呼吸商会明显地提高,身体会多氧化吃进去的碳水化合物。但是,如果我们过多摄入脂肪之后,身体的呼吸商却不会降低,也就是说,脂肪摄入得多,并没有引起脂肪氧化量的增加。

所以,碳水化合物是多吃多消耗,当然蛋白质也是一样,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这两种营养素,人体都可以精确地调节,多吃也不容易发胖。有数据说,一顿饭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其中25%~33%会转化成肝糖原,33%~50%会转化成肌糖原,剩下的会在饭后一段时间优先氧化消耗掉。

但对于脂肪,人体几乎没有任何调节机制,多吃也不会多消耗。所以短期之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都很难把人吃胖,但脂肪却很容易能把人吃胖,稍微一多吃,就储存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