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这样减肥不反弹 > 6.2 减肥误区TOP9:“过午不食”是减肥的好方法

6.2 减肥误区TOP9:“过午不食”是减肥的好方法




“过午不食”这个“午”,是指正午,大概是中午11点到下午1点这段时间,过了这段时间,就不能吃东西了。过午不食这种说法来自佛家戒律,其实跟我们普通人没关系。

近几年网上开始流传“过午不食”既减肥又能保健,好得不得了。实际上虽然过午不食能减肥,但是这种减肥方法并不健康。

网上有人讲,古代人就不吃晚饭,你看古人身体多好。实际上这是胡说。翻翻古书,很容易找到古代人一日三餐饮食习惯的证据。

比如《战国策·齐策四》有“士三食不得餍,而君鹅鹜有余食”的讲法。意思是读书人一天三顿都吃不饱,你这里鸭鹅吃不了。看起来那时老百姓已经流行一日三餐了。之后就更不用讲。

不管古代老百姓怎么吃,但据《周礼》讲,王肯定是一日三餐的,早上吃“朝食”,之后吃“燕食”,燕食就指午饭和晚饭。所以,古时候,特权阶级,无疑就是一天三顿。

古代特权阶层吃得好,不但有三餐,还有四餐制。比如汉朝帝王就是法定四餐制。班固《白虎通》还解释了原因,说,“王者之所以日四食何?明有四方之物,食四时之功也。”这是把四餐跟四方、四时相对,其实就是给帝王多吃找借口。

学者估计,魏晋以后,一日三餐就比较普及了。到了隋唐,基本上甭管有钱没钱,大家至少都是一天三顿。那时候,也就有了“中餐”“午餐”这类词汇,比如贾岛《送贞空二上人》云:“林下中餐后,天涯欲去时”,就管午饭叫“中餐”;白居易《咏闲》云:“朝眠因客起,午饭伴僧斋”,直接就叫午饭了。所以,古人并不是只吃两顿饭,况且古人的健康程度跟现代人也没法简单地比较。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讲,过午不食没好处。

首先,一餐混合膳食消化吸收的过程,大概是4~6小时,刚好适合一日三餐。而且,人体内消化酶的分泌,也有早、午、晚的节律性。

另外,中午之后就不吃东西了,从大概12点到第二天上午8点,整整20个小时不进食,两餐之间间隔时间太长,从保健的角度讲,对免疫功能,对大脑、心脏都有不利影响。

两餐之间间隔时间太长,不利于稳定血糖。低血糖会导致应激激素浓度升高,比如皮质醇,这种激素会增加机体蛋白质分解,造成肌肉丢失。皮质醇是强烈的免疫抑制剂,长期皮质醇水平过高,对维持正常免疫功能非常不利。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类升血糖的应激激素,这东西浓度长时间升高也不好,除了一些不适感之外,主要容易诱发心率不齐,还有可能增加人体氧化应激压力,简单说就是造成自由基增多。

中枢神经的食物主要是葡萄糖,低血糖还会造成大脑能量供应不足,降低脑力劳动者工作效率。长期低血糖,不让中枢神经细胞吃饱,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中枢神经损伤,这类损伤多是不可逆的。

葡萄糖也是很多免疫细胞的能量来源,比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低血糖本身就有可能造成免疫细胞活性降低。葡萄糖还是心肌的重要能源,低血糖也会对心脏的正常功能产生影响。

所以,该吃不吃,绝对不好。长期过午不食不是养生,是毁身体。

当然,用这种方式减肥,确实有效果。但这种减肥法不是什么高科技。因为从中午以后就不吃东西了,人一天24小时,绝大多数时间都不允许进食,必然会造成人一天食物摄入量减少。所以,过午不食减肥,就是挨饿减肥,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

另外我看网上有所谓“营养学家”讲,晚上人体不消耗热量,干嘛吃东西。这种错误太低级了,晚上人体也要维持体温和正常生理功能。退一万步讲,晚上睡觉了,人难道可以不用心跳、不用喘气?

当然,从保健的角度讲。减少热量摄入,可能是有助于保持健康的。因为到目前为止,唯一确定能延长生物寿命的方法,就是在保证营养足量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少热量摄入。这类实验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在不会导致营养不良的情况下,把老鼠的食物热量降低到平时的1/3,老鼠的寿命比正常寿命延长了50%。最近在针对猴子的实验中也获得了类似的效果。

有些人也在践行这种方法,保证基本营养的情况下少吃东西。至于效果如何,目前还没有系统的研究结论。但即便这种方法有效,减少热量摄入不代表不吃晚饭。想靠少吃来保健,可以每餐都减少热量摄入,但一天三顿,该吃还是要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