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闪电增肌 > 运动损伤后的康复

运动损伤后的康复




发生急性运动损伤之后的紧急处理,其实也是康复的第一步。损伤后紧急处理得好,之后康复的难度就小一些,效果也会好一些。

运动损伤刚发生,还在红肿阶段(也就是所谓的急性发炎阶段),最忌讳的就是折腾伤处,此时不能加热、不能按压,尽可能地减少出血和肿胀。在之后72小时左右,一般就可以开始康复的第二阶段了,这是一个漫长的康复期。

急性运动损伤的康复周期可能会很长,根据损伤严重程度来定,有的是几天,有的要几个月。完全恢复之前的运动能力,有时甚至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在康复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心,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一般来说,在急性损伤发生后72小时,发炎阶段已经结束,最主要的表现是伤处的红肿开始减轻。

发炎阶段结束,意味着受伤的组织开始修复。组织修复的前期叫“纤维母细胞修复期”,这个阶段我们用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讲,就是身体会用“疤痕组织”来初步修复受伤组织。

疤痕组织也是由胶原蛋白构成的,但是这种胶原蛋白非常脆弱,也很僵硬。形象地说,就好像用很粗的线随便缝了几下,把受伤的部位粗略地连接在一起,这个过程是组织受损后必然经历的一个过渡过程。

经过疤痕组织的粗略修复,组织虽然是连接上了,但还不结实,而且柔韧性也差。疤痕组织过多的话,会挤压周围组织或者造成粘连,使这个部位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响。

我们经常听老运动员说身上有“旧伤”,很多时候,这个旧伤就跟疤痕组织有关。所以,在组织受损修复过程中,产生疤痕组织是正常的,但组织要完全恢复,疤痕组织最终还是要被去除的。

去除疤痕组织,通常的方法有热敷、按摩和使用超声波等。最简单的方法是做一些热敷。自我按摩也是很好的手段,好处是自己可以掌握力度。按摩的时候顺着肌纤维的走向推、揉,注意整体的力度让自己没有不适感就可以了。

康复期间,受伤部位也要做一些运动,这样对康复有好处。但是做运动的时候要非常小心,原则上必须有康复师的指导。如果自己运动的话,要掌握如下两个基本原则。

1.运动要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

2.做任何康复运动,都要以伤处没有任何不适感为标准。

运动康复要循序渐进,基本的运动安排大致是这样的:关节运动幅度恢复—拉伸和肌肉等长收缩运动—肌肉力量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爆发力训练。

首先要恢复关节的活动幅度。一般受伤后,关节就不能像以前那样全幅度地活动了。在康复过程中,可以轻柔地活动一下受伤部位的关节,如果不疼,一点点增加活动幅度,感觉到疼的时候,就不要再增加了。

总之,在没有任何疼痛感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先做弯曲、伸直的运动,再做一些环绕的运动,逐渐增加难度。

【划重点】

损伤后的运动康复原则是:一切以“无不适感”为前提。

接下来,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肌肉拉伸训练。注意拉伸的时候,要从轻到重,慢慢地来,不管什么幅度、什么程度,都不能让自己感觉不舒服。这需要足够的耐心。

同时可以做一些受伤部位肌肉的等长收缩运动,也就是静力性的动作。等长收缩我们前面讲过,肌肉收缩用力,但是关节并不活动,不形成动作。

等长训练的好处是安全,同时还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防止肌肉老不活动造成萎缩。

如果拉伸和等长训练都没问题,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做一些重量很轻的力量训练了,目的是恢复肌肉力量,同时恢复肌腱、韧带的强度。同样,康复期间的力量训练要非常小心,重量要逐渐缓慢增加,在训练时以伤处没有任何不适感为标准。

本体感觉训练是什么意思呢?本体感觉,就是我们对自己身体状态的感觉。本体感觉好的人,做动作很到位、很协调;本体感觉不好的话,打个比方,本来是歪着上身的状态,但是他可能感觉是正着的。

组织受伤之后,我们的本体感觉可能会受到影响,有一些下降。恢复本体感觉很重要,而且对于康复期间预防再次发生运动损伤也很重要,因为若本体感觉不好,做动作的时候很容易受伤。

本体感觉的训练方法有点类似平衡感的训练方法,比如单脚站立、站平衡球等。

最后,我们可以做一些强度大一点的爆发力训练了,大部分运动能力可基本恢复了。

整个康复过程,根据受伤程度的不同,恢复时间可能会很长,保持耐心非常重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