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麦肯锡工作法 > 第八章 麦肯锡工作效率法则

第八章 麦肯锡工作效率法则

    高效率的“二八法则”

    说起“80/20法则”,也就是“二八法则”,管理学界的人一定很熟悉。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兼社会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第一个提出了这个法则,它的中心内容就是在一切特定群体中,能起到重要作用的只占很少的比例,大部分处于次要的地位。换句话说,就是80%的价值来源于20%的因素,剩下20%的价值来源于80%的因素。

    在社会生活和企业管理中,“二八法则”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我们在许多地方都能发现它在发挥着作用,比如,许多企业以20%的项目创造出80%的利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80%的人在20%的人领导下;等等。

    在有些人看来这个法则似乎值得商榷,但它却从某个角度告诉人们,某些重要而关键的部分总是属于少数,而不起决定作用的部分却是多数。这是否也提示人们,要想掌控全局,首先就要掌控好那属于少数的部分?

    曾经有过这样的案例,一家销售公司一直以来以公平原则对待所有顾客,但公司效益却难以提升,什么原因呢?在一次对交易额的统计数字做分析时发现,公司总营业额中约有80%来源于大约20%的大顾主。发现了症结所在,公司立即召开管理层会议,对营业原则加以调整,将主要精力配置到大顾主那里。很快,公司的营业额就上升了。

    另一家销售公司也出现了利润难以提升的问题,部门总管们开会讨论后发现了三十多项负面因素。这么多问题要想逐个解决的确很难做到,而且时间也不允许,于是,总经理对这些因素进行分类排序,从中发现了关键的五项。这关键的五项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一家服装企业,所有的服装中有几乎一半的样式仅仅占总销售额的一成,这种样式的服装被决定停产后,企业的利润因此得到了大幅提升。

    有一位企业负责人患病后减少了工作时间,每天只有三到四个小时用于工作。但就是这几个小时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的工作效率上升很快,质量也有了保证。很显然,他清楚时间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工作就要有所选择,即从最关键的环节下手。这样一来,他也意识到了在平时的工作中,很多注意力被无关紧要的工作分散了。讲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说明在企业经营中,要想提高效益,走上成功之路,就要关注并掌控那少数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不仅体现了商界的智慧,更是麦肯锡成功的重要因素。

    麦肯锡的员工都在满负荷地工作。在纽约的麦肯锡办公室,每周的工作时间长达100个小时,但即使这样满负荷运转,依然难以完成全部工作。在德国的麦肯锡员工,每周原计划安排35小时的工作时间,但实际工作时间却要超出两倍。这样下去,即使每天用于工作的时间在十几个小时,依然会有很多工作完成不了。面对这种工作状态,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时,麦肯锡公司提出:如果你需要加班到晚间,但工作还是没有头绪,那你就最好选择下班,趁早回家去。

    在工作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紧张忙乱的状态中,总是伴随着无形的压力,永远也做不完的工作每时每刻都在追逐着你,让你穷于应对,然而工作进展却很小,甚至在原地停滞不前。这时该怎么办呢?掌握“二八法则”会助你一臂之力。

    纽约的麦肯锡团队曾为一家颇具规模的经纪公司工作,公司董事会请教麦肯锡怎样才能提高证券经纪业务的盈利能力,把股票卖给大型保险基金和共同基金。

    这种问题该怎样解答呢?麦肯锡顾问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的利润从哪里来?”这样的问题一般都没有明确的答案,甚至具有多年经验的人一时也会被问住。

    为了把这个问题解决好,麦肯锡团队做了认真的剖析,他们将顾主做了分类,对顾主的所有经纪人和交易员的全部账目做了认真检查。在几周的时间里,全方位地做了大量的数据分析,最后,他们发现: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经纪人;80%的订单来自20%的顾主;80%的交易利润来自20%的交易员。

    从这里不难发现,这家公司在人事分配方面是有问题的。于是,麦肯锡团队集中精力解决这个问题。在团队内部,起初有人认为多数销售人员因为懒惰而无法胜任工作。但在进一步深入的研讨中,大家发现问题可不是这么简单。比如,顾主中有三个最高级别的经纪人负责操纵十个最大的账户。如果将这些大账户让更多的经纪人来平分,将一名高级经纪人和一名初级经纪人分配给最大的三个顾主,对销售额来说必然产生提升的趋势。当然,这并不是对一个“蛋糕”的平分,相反,是对“蛋糕”的做大。这就是“二八法则”的实际应用。

    数据与“二八法则”是密切相关的,对产品的销售数据和利润都要了然于胸,要清楚所有销售人员的业绩,要研究团队的成功率,要清楚顾主的分布情况。了解了这些,认真保存这些数据并做进一步的分类,在这些数据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和被表象掩盖的东西,问题的关键往往就会显露出来。

    平均主义的时代早已过去,把最重要的置于首位,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这里,在这里投入更多的精力,对提高工作效率、开拓更广阔的空间意义深远。

    按照次序排列待办事项

    在职场中,我们会看到一派紧张繁忙的工作景象。这景象可能让你很兴奋,其实,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人的忙碌效率是很低的,他们貌似忙碌,实则工作无序。换句话说,正因为无序,所以显得很忙碌。相反,有的人可能没有显出很忙碌的样子,甚至一副很休闲的样子,但效率却很高,一切都做得井井有条,一件工作完成后,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依然精神百倍,不像那些紧张无序的人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这样说来,所谓有序的工作一定是有什么窍门的了。这是自然的,具体情况不同,具体到每个人也有所不同,但一般的规律还是有的,总结起来,大概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1.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优先处理自己最喜欢、最有把握的事情。

    2.把自己最熟悉的工作放在前面,率先完成;陌生的放在后面。

    3.先易后难,把最容易完成的事情先做好。

    4.用时少的事情先做,占用时间长的后置。

    5.一切准备齐全的先做,有欠缺的后做。

    6.有预案的先做,没有预案的放在后面。

    7.胸有成竹的先做,没有把握的后做。

    8.别人的事情优先完成,自己的事情放在后面。

    9.急事急办,不急的事情缓办。

    10.有意思的事情先做,无趣的事情放在后面。

    11.有些事情容易完成且容易告一段落,这样的事情优先去做;相反,就放在后面做。

    12.被自己尊崇的人,和自己存在利害关系的人,他们嘱托的事情要优先去做,其他的后做。

    13.已经出现的事情要先做,尚未出现的事情不必着急做。

    上面讲了这么多做事的程序,想想这可能就是我们做事的原则了。我们在有意无意间就是这样去做的,而且认为这是最可行的原则和顺序。但我们如果用一把高效的尺子来衡量,或许就会发现问题了。

    有这样一个例子,说的是在你面前有一杯水、一堆沙子,还有几块石头,现在请你将这三样东西放进一个杯子中,你会怎么做呢?很多人可能会先将沙子倒进杯中,为什么这样选择呢?这正应了前面讲到的,先做一些紧急的事情,而一般来说紧急的事情可能都不大,就像这些沙子,它们看起来也占不了多大空间,就先把它们解决了,这也是容易做到的。但问题接着就来了,杯中一旦装入沙子,这时就不好再放进大块的石头,这很像我们把紧急的事情优先完成了,却没有精力再去顾及别的事情。

    既然这不是个好办法,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首先将石头装进去,再倒进沙子,令人满意的情形出现了:沙子顺着石头的边缘填进缝隙,还有更小的空隙,我们可以将水浇上。这种方式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做事要从最重要的开始,随后其他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样的次序才会产生最高的效率。

    完成各种工作,这其中都体现着一定的目的性。要实现这些既定的目标,就要安排合理的程序。对于麦肯锡公司来说,工作程序的关键就是按重要程度排序,就是按照工作对目标的意义大小来安排,意义重大的会优先安排,意义小的或无意义的放在后面。

    在麦肯锡公司,这种原则得到了普遍的执行,它已经成了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当一天的工作开始时,人们首先做的就是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排序,当然,要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来安排,重要的工作先做,次要的可以先放一放,留待重要的事情完成后再去干。对于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都按照这样的原则去安排。从前面所述的十几条程序看,关键一条就是“急事急办,不急的事情缓办”。这也符合一般人的思路,因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大家都会首先处理那些急迫的事情,这就是按照事情的紧迫程度来安排先后次序,而不是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处理,这样在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时就出现了下面三种情况:

    1.今天必须完成的工作,就是最要紧的工作。

    2.今天应该完成的工作,即比较要紧的工作。

    3.今天可以完成的工作,即不是很要紧的工作。

    现在需要解释任务的真相了,即事实的真相或许和大家的思路正相反,因为真正重要的工作或许并不急迫,它不是当前一定要马上完成的。比如,对企业发展的建议,对工作进程的设想,甚至员工的体检等,这些事情看上去并不是那么着急,放一放无所谓。那么当前最重要的是什么呢?电话铃声传来,需要马上接听。刚刚放下,又响起来,你马上回身再去接。这边电话刚放下,手头的报表又等着呈送领导。而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都被这些表面忙碌的事情给掩盖了,甚至被遗忘了。麦肯锡新入职的员工会被告知先要学会做事,但不是做急事。不要小看这一点,这正是麦肯锡的成功经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