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麦肯锡工作法 > 把重要的事情排在第一

把重要的事情排在第一

    我们常说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除此之外,还要讲究章法,讲究秩序,也就是说工作要有序进行。安排好先后次序,使所有事情都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样的工作才是高效的。有些事情紧急但并不重要,有些事情重要但并不紧急,在这两者之间如何选择,可能就是个难题。

    在这个问题面前,很多人会表现得很为难。法国哲学家布莱斯·巴斯卡就曾讲过这样的话:“我们首先要做什么,对此人们很难做出选择。”大多数人在做事时一般会忽略其重要性,认为只要努力,不管干什么都会有回报,也会有成绩,但事实可能相反。

    我们面临的工作或事情有很多,如何进行,要有个轻重缓急的计划,给所有的工作和事情排个序。一般来说,大家都习惯于根据事情或工作的紧急程度来安排,而没有考虑哪些是必须优先做的。从常理上讲,这似乎是有道理的,但从实际看又是有问题的。

    换个角度说,这个问题可能就更清晰些了。比如,我们都承认重要的事情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会产生大的影响,甚至会决定成败,但重要的事情不一定就是急迫的,所以很容易被人们忽略。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认识到应该优先选择重要的事情去做,那么工作效率就会得到提高,一切都会纳入正轨。

    麦肯锡人做事有个原则,叫作“要事第一”。他们把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程度做出排序,依照重要、次要和没有必要的顺序开始每一天的工作。不仅每天的工作如此,就是从长远角度考虑问题也是按照这个顺序制定规划,这也是麦肯锡的成功经验之一。

    在纷繁复杂的任务面前,在众多等待解决的问题面前,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工作,从何入手,如何以20%的时间获取80%的收益呢?我们不妨看看下面的做法。

    第一,在每天工作开始前,制定一个优先的表格。

    有这样一个例子,说的是伯利恒钢铁公司遇到了一些难题,总裁查理斯·舒瓦普虽然是个管理专家,但公司的运营状况还是不理想。总裁带着疑问去请教效率专家艾维·利。专家表示有办法帮助他管理好公司,但总裁认为问题不是出在管理上,他需要的不是更多知识,当务之急是如何行动,他说:“我们知道该怎么做,我希望你能告诉我怎样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

    听到这里,艾维·利拿出一张纸递给总裁,对他说:“你把明天准备做的最重要的六件事情写下来。”接着又说:“你再按照这些事情的重要程度用数字标出顺序。”然后叮嘱总裁:“把这张纸条放在口袋里,明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拿出这张纸,完成第一项,其他的不要看,接着用同样的方式做后面的几件,直到你下班。如果你只完成了第一件,也不要着急,因为你选择了最重要的事。”艾维·利还建议总裁每天都按照这个程序做,并且让公司员工也都这样做。

    虽然两人沟通交流的时间很短,但效果显著。几周后,总裁给专家写信,感谢他给自己上了一堂最有价值的课。过了几年,这个本来不出名的小钢铁厂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事实证明了这个方法的可行性。

    第二,制定一个进度表,按顺序写下要做的事情。

    每天的工作都要有个计划,表面看每天做计划有点麻烦,但要知道这是非常有益的。你可以通过这个表格时刻管控所要做的事情,管控进展,管控方向,这样你的精力就不会无谓地浪费。每天的计划要制订,每周、每个月、每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可以制定出规划,这样就能使目标明确、方向精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沿着正确的轨迹运行,这样一定会有好的回报。

    商业和电脑巨子罗斯·佩罗对此有过精辟的见解,他说:“一切优秀的值得赞赏的东西,时刻都处在刀刃之上,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保持刀刃的锋芒。”在他看来,事情的重要性一旦确立,就要一直将其放在首要位置,不要偏离方向。实现这样的目标,有三点建议值得注意。

    其一是评估。从四个方面对所做的事情做出评估,即目标、需要、回报和满足感。其二是将那些不必要的事情委托他人去做。其三是要明确为达到目标所必须做的事情,其中包括时间和人员。

    第三,自己守时,别人也要守时。

    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时间是非常重要的。麦肯锡的一位顾问就曾这样讲过:“根据你的计划、公司的性质还有你的职责来安排你的工作时间。每周的工作时间由你决定,不管是40小时还是90小时,不管是加班几天。”

    在工作中我们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本来我们能够自我控制时间,对于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能有效地做出安排。问题是当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也许我们不得不接受额外的安排,比如召集一个会议,或者安排加班。对这样的安排,我们应当加以抵制,因为一旦养成习惯,就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今天延长一个小时,明天就可能是两个小时,后面可能更长。

    当我们能够自觉地遵守时间时,也要告诫同事或下属,大家都要遵守时间。如果你身居高位,你所面临的工作更多、压力更大,而压力的产生往往说明你本来内心是抗拒的,但又不由自主地默认下来。我们需要学会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安排时间,将那些没有必要的事情拒之门外,要让那些想随意支配你时间的人明白,你的时间是宝贵的,不是可以随意被人占有的。

    作为麦肯锡的一位咨询顾问,利娅·尼德斯塔特负责战略计划的信息处理工作,工作性质决定了她总是处于忙碌的状态,电话铃声不断,人员往来不断。一天,有位同事给她送来一件精美的木制饰品,上面刻着一行字:“走开!”这张招牌挂在门上之后还真的起了作用,进出的人少了,打扰也少了。

    要做到不被人打扰,首先要让自己的工作高效起来,让你身边的人清楚,你的时间是宝贵的。时间就是工作效率,就是工作业绩,这样大家才能真正尊重你的时间、尊重你的工作、尊重你的价值。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检讨自己,如果每天从早忙到晚甚至忙个通宵,那就要问问自己:你真的喜欢这样吗?你真的敬业吗?你和方方面面的关系融洽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我们就要调整自己,做些长远的打算。而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就要问问自己,眼前的工作真的适合自己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就要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当麦肯锡人需要长期工作、频繁出差、减少了和家人的相聚,有的人或许就开始了反思,甚至选择离开。

    在这里要说明一下,离开不是唯一的选择,也不是最明智的选择。要想办法让身边的人改变对你的预期,比如因为忙碌而与家人聚少离多,家人因此有抱怨,你可以耐心地给家人解释公司的情况和你在其中的价值,争取家人的支持。在公司里,如果上司仅仅把你当成一架工作机器,你也要让他明白,你是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机器。

    有这样一个例子,成功学大师史蒂芬·柯维在一所大学担任师生关系部负责人时,曾经雇用了一位撰稿员。一天,史蒂芬有件急事要撰稿员去办,但遭到了撰稿员的拒绝,他拿着他的工作计划表对大师说:“我做什么工作都没问题,但请您了解一下我现在的状况。”大师看看计划表,发现上面列出了二十多个计划等待完成,而且这都是他们一起商量好的,且都很重要。撰稿员继续解释道:“完成这件事至少也要几天时间,我的计划是否要因此推迟完成呢?”大师也知道计划的重要性,不能延迟,所以就没有再打扰撰稿人,而是改派别人去了。

    敢于说“不”,敢于拒绝,将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这样做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使重要的事情不被干扰,也让他人明白你的工作价值和你时间的宝贵。

    从容易的对象开始

    在我们面前摆放着一些食物,其中有我们爱吃的也有不爱吃的,但现在要求我们必须全部吃掉,那我们应该先从哪里下嘴呢?是先吃喜欢的,还是先吃不喜欢的?也许你会选择先苦后甜,觉得吃到最后才能得到美食的享受。但我们会发现,这样吃下去总感觉不舒服,即使最后吃到了喜欢的食物,但因为此时你已经饱了,无法享受美食,留给自己的感觉都是刚才不喜欢的食物的味道。而那些选择先吃喜欢的食物的人,他们却始终都在享受美味,心情也很愉快。

    从对食物的选择中我们不难发现,选择最好的,那么得到的也将是最好的;选择不好的,得到的也将是不好的。

    做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人们之所以重视事情的开端,就是因为大家都懂得一个道理,即好的开端可以为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人们都十分着重事物的开端。那么我们该怎样开始呢?就像前面说的是先选择好吃的还是选择不好吃的?是从容易做的事入手,还是从难题入手?喜欢挑战的人或许会首先从难题下手,到后面简单的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但或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如果开始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进行大量投入,而难题却没有破解,遭受打击后信心丧失,即使再简单的事也没有心气儿去做了。情况或许是另一种乐观的情形,就是开端很成功,但因为解决难题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后续的事情也可能完不成了。

    对于避重就轻、拈轻怕重的工作态度,我们都非常鄙夷。我们一贯倡导知难而进,挑困难的事情做的精神。但在特定的环境下,先易后难或许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比如为了振奋士气、建立必胜的信念,我们可以选择从容易的工作开始,这样就比较容易打开工作局面,赢得一个良好的开端,这对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是非常有益的。

    当然,这样选择可能会被人认为是取巧,那么,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思路做出选择,就是迎着困难上,先将难题解决。我们可能会遭遇意想不到的困境,唯一能做的就是硬着头皮去干。在麦肯锡公司,对于那些新入职的员工,公司不是一开始就对他们委以重任,而是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让他们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待他们逐渐积累起丰富的工作经验后,再让他们担当更重大的责任,只有这样员工才会更有信心、更有希望,也会更有经验,顾主也会从中受益。

    “先摘容易摘的果子”,这就是麦肯锡89年工作的总结,事实证明这是个有效的方法。在麦肯锡人看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程序,分清步骤,果子要一个一个摘,才能获得丰收,而且要先摘那些容易摘到的果子,这样很快就能积累起一定数量的果实,这对大家的信心是个激励。有了这样的信念,你就有了干劲,也有了克服可能出现的困难的信心。

    对举重运动员的培养,也是遵循这样的原则:先从轻量级开始,逐渐增加重量,不断增加难度,这样才能一点点达到更高的水准。拳击训练也是这样,开始时选择比较弱的对手,要想达到能和强大对手交锋的程度,就必须经过一番严格的适应和训练。我们还没有见过有谁在一开始就做以卵击石的傻事。成功不是瞬间而来的好事,必须经过一段艰苦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付出代价,要经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运动员的成长说明了这个道理,我们在任何工作中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也体现了同样的道理。

    经过一段艰苦的历练,你可能已经进步了,已经达到某种高度了,但依然要重视基础的训练和工作,特别是当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难题时,不要硬碰硬,要换个思路,或者暂时放下难题,做一些简单易行的事情,以此缓解心理压力。我们看到举重运动员在训练中,也不是总在重量上加码,而是会有意识地放松自己,做些“轻而易举”的事情。拳击手在难以创造新成绩时,也不会一直打下去,而是重新选择容易对付的对手。打字高手遭遇“停滞点”,也会将速度暂时降下来。这些都在告诫我们,在困难面前,不要难为自己,暂时放松一下,或者换个做法,或许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些做法不是逃避,而是对自己的调整,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

    查斯特·菲尔德博士对此深有体会,他曾经这样说过:“从选择容易的对象开始,这样就比较容易达到成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