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麦肯锡工作法 > 第十二章 麦肯锡客户走访方法

第十二章 麦肯锡客户走访方法

    走访前的热身

    走访是一种工作方式,通过走访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为制定措施提供必要的参考,可以说,这种方式已经成了许多企业运营的常态。在麦肯锡团队,走访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也被给予了更高的重视。这个团队在很多项目的运作中都融进了大量的走访工作,了解顾主的相关情况,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走访的对象包括公司的主管、生产线上的监工、供应商、顾客、行业专家等等。可以这样讲,只要是与企业经营相关的所有环节,都要进行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特别是处于生产一线的情况,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仅如此,走访对象甚至还包括了竞争对手,正所谓知彼知己。走访有很多益处,不仅对我们的知识空白是个填充,对认识不足之处是个补充,对我们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更是意义重大。

    每当承接一项新的业务时,麦肯锡团队就会立即行动起来,走访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于陌生的领域要倾注更多的关注。作为一种技能,走访对于那些处于固定位置上的主管们也是重要的,可以说,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的人,都要掌握这种技能。所有的人都要关注别人的所思所想,要向对方提出问题,并从对方的回复中寻找答案。

    任何工作都要讲究技巧,走访作为一种工作方式,要和熟悉的乃至陌生的人或领域打交道,技巧就显得更为重要。比如如何制订走访计划,其中所有环节的预案乃至每个细节,都要有所考虑,还有一些可能突发的情况,都要尽可能地提前有所准备,力争走访得完美。

    就像我们做任何工作都需要提前有所准备一样,走访也需要。为了顺利完成走访工作,事先要拟订走访计划,包括我们所要了解的情况,重点是什么,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等等。根据不同的走访对象,拟订的计划也要有所区别,走访过程也不同。有些走访对象积极配合,会主动提供情况,甚至会有意外的收获。但也有走访对象不积极配合的现象,他们对走访采取冷漠甚至抵触的态度,不愿回答问题,埋怨走访耽搁了他的时间,等等。所以,在走访前,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把可能遇到的问题尽量考虑周全。

    走访提纲的拟订要注意两点:首先要明确我们要从走访对象那里了解哪些问题,把这些问题列出来,顺序可以不定。其次是明确走访的目的是什么,这是走访的关键。目的明确,走访才有针对性,才不会迷失方向。

    走访之前要做好准备,搜集一些相关对象的材料,做些初步的了解,比如对方的秉性习惯、为人处世的特点,还有做事的风格等。这些对走访将产生什么影响,提前要有心理准备。走访的人不同,就要根据不同的人制订不同的计划,所提问题也要有所区别。

    体育锻炼讲究热身,走访也一样,热身也是必要的,也就是说,与走访对象见面后,不要立刻进入主题,先要寒暄、问候,这样可以减轻对方的心理压力,让对方充分放松下来,从而可以轻松进入访谈。谈话也要从轻松愉快的话题开始,这样再进入关键问题就显得自然而然。尊重对方很重要,让对方感到自己被尊重、被关注、被关心,他就能积极配合你的访谈,乐于回答你的问题。当然,敏感问题需要慎重,要找好时机,不要提那些可能让对方尴尬的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会使访谈中断,你甚至会因此不被对方欢迎。

    做访谈时提问题需要一些技巧,我们的目的是了解情况、搜集材料,但有些问题未必是你不知道的,它们是有答案的,你同样可以用已知的问题试探一下对方,从中可以发现对方是否诚实以及对方的学识水平。这本来不在问题之列,看似多余,但对深入访谈却有意义,况且有些问题本来就有多种答案,我们也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们从对方那里很可能找到更多的答案。

    走访提纲一经拟订,还要进行认真的审查,从中筛选出你最想解决的几个问题,这在走访时需要特别关注,力争通过走访找到这几个问题的全部答案,这样的访谈就是成功的。答案可能很容易就找到,也可能费了半天劲一无所获,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在将要结束访谈时,事先拟定的问题都已经提出,可以询问一下对方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对方可能没什么要讲的,也可能会补充一些新情况,一定要注意这个时刻,意外的收获往往就在这时出现,甚至会有令人惊喜的发现。如果能和对方取得相互信任,甚至到了推心置腹的程度,对方就会告诉你更多的情况,甚至包括对高层都回避的问题,或者一些敏感话题也会对你和盘托出。你要争取这样的好运气。

    在倾听中进行引导

    对被访者要给予充分的尊重,让对方轻松地去谈,对方发现你对他的尊重、对他的话感兴趣,他的兴致就会更高,话也会更多,你就能从中了解更多的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在访谈中,你既要倾听,还要随时把握方向,不要跑题,要随时巧妙地纠正,把话题引导到正题上来。

    尊重被访者很重要,这表现在走访时要注意倾听,关注对方,让对方感到自己被尊重、感觉到自己的话很重要,这样,访谈就会顺利地进行下去。访谈时切忌走神,如果被对方发现你心不在焉,对方会感到自己不被尊重,甚至受了伤害,谈话可能会戛然而止。为了避免出现这样尴尬的场面,我们要努力保持倾听和关注的姿态,适时点头表示赞许,用简洁的语言表示自己明白、认可,所有这些都表明你在认真倾听。

    走访时肢体语言也很重要,比如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靠近被访者,当他讲完一段话时,我们就点头示意。即便被访者讲些题外话,我们也不要表示出反感。同时,还要边听边记录。这些都表明我们对被访者的尊重,这样,对方也会更配合我们的工作,为我们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我们讲了技巧和策略的重要性,但凡事皆有度,技巧的运用也一样,要做得恰到好处。有这样一个例子,说的是一位项目经理和一位助手去走访一位高层主管。项目经理在做了自我介绍后就直入主题。经理提出问题,主管解答,一切看起来都在顺理成章地进行;但问题也来了,在整个走访过程中,一直是经理在问,助手只是连连地点头,迅速记录。点头和记录固然很重要,但对于一次比较完美的访谈来说,仅有这些还很不够。点头多,但提不出问题,这样的访谈恐怕是难以持续下去的。你没有问题,就等于没有引导,这样很容易造成冷场,甚至给对方一种你没有做好准备的感觉,在对方看来这就是不礼貌、不尊重。幸亏有项目经理在场,才使走访得以胜利完成。

    走访的大部分时间我们都需要倾听,需要获取信息,包括被访者的经验和理念,被访者是主人,访客不要喧宾夺主,我们要做的只是提问,但倾听也有技巧,不是有个耳朵就管用。被访者都有鲜明的个性,都有独特的经历和阅历,都有独特的见解。他们性格不同,有的善谈,你开个头,他就能滔滔不绝地说开来;有的内向,不善谈,需要你的引导,不然半天也说不出几句话。所以,要研究被访者的性格,要善于引导,既不能被热情的对方牵着走,也不能让内向的对方造成冷场。一位麦肯锡的顾问曾有过这样一段经历,一次他去拜访一位采购经理,经理对企业的供应商、顾客以及投资要求和生存程序都很了解,但他最大的兴趣却是钓鱼。他问顾问是否会用飞钩钓鱼,如果不会的话,他建议顾问一定试试,他还想借顾问走访的机会和他一起钓鱼,一切由他来安排。这对顾问来说真是一道难题,因为要让对方转入正题很难,但顾问走访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从对方处获取信息,而不是钓鱼,所以他是不会上钩的。

    有些被访者喜欢漫无边际地聊天,特别是觉得你也很感兴趣时,他们更是滔滔不绝,这样很容易说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遇到这样的情况时,麦肯锡人的经验是,尽可能地让对方去讲,保持倾听的姿态,但在必要的时候打断一下,当对方的话题告一段落时,要自然地将话题引到主题上来。

    有位人际关系学习班的学员谈到自己的一段经历,他曾经到芝加哥针对一大笔不动产买卖做最后一次谈判。在此之前,他已经在这笔买卖上花费了半年的时间和精力,最后的结果该出现了,当时他很紧张,他和业主、律师还有另一位不动产经纪人聚在一起。开始时,形势似乎对他很不利,为了不把事情搞砸,他用尽所有的推销手段想方设法拖延,但对方不想拖下去,希望尽快决定。他只好把在学习班那里学来的技巧使了出来,试探一下对方,做最后的拼搏。他努力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请对方评价自己说的是否正确。就这样,他终于掌握了对方的顾虑所在,对方也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心事和盘托出。到后来,没等谈话结束,他就起身去给妻子打电话了。合约就这样签订了,这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走访时除了注意倾听、认真记录,还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进行配合,这对被访者是个激励,对访谈的顺利进行也大有益处。另外,还有个问题需要注意,我们在走访时如果发现有什么遗漏之处,而一时又说不准是什么,这时就要等待一下,要尽可能把走访做得圆满,通常对方会把遗漏的问题补充进来。

    有一群推销员在经过半年的培训后,就要上岗开展商品推销了。对于他们各自的推销技巧、习惯和个人性格,公司在培训过程中进行了严格的审核。在技巧方面,他们的差别都不算大,但在说服力方面却出现了差异。在说服力最强的一部分人中,每次走访他们平均用时12分钟;而另一部分人说服力弱,平均用时需要30分钟,两者相差将近三倍。由此可见,在推销过程中,说话多少和业绩不成正比。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小幽默,说如果上帝希望人类多说话而少倾听,那么就不会给人类一张嘴巴和两只耳朵,相反,人要长出两张嘴巴一只耳朵。所以,要想获得别人的认同和好感,不需要一味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而是要舍得花上更多的时间去倾听,这是同他人拉近关系最好的方法。

    激励专家罗勃曾在美国西部一所大学举办了一场关于“倾听”的讨论会,在会上他做了一个实验。当会议中场休息时,讲课教授离开了会议室。这时,罗勃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听课中表现出恶劣的倾听态度。教授休息后回到讲台,学员们报以热烈掌声,但接下来场面就混乱了。教授讲课时,学员们有的打哈欠,有的眼睛看向窗外,有的人在座位上乱动,还有的人交头接耳,更有人索性打起瞌睡……教授看到这样的场面非常伤心,也感到很困惑,这无疑影响了讲课的正常进行,教授再讲时有些结结巴巴了,他甚至无奈地乞求学生:“你们这是在干什么?”这句话也许很多人都讲过,可以说都是在很无奈的情况下发出的,他们希望自己的话能够得到倾听。

    认真倾听体现出的是对人的尊重和肯定,但就是这一点也是很容易被忽视的。我们应该换位思考,假若你面前有位恶劣的倾听者,你还能感到自己被尊重吗?不会的,你会感到失望甚至愤怒,同时还会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话受到重视,我们首先要当好倾听者,不使讲话的人失望。

    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呢?以下的建议值得关注:

    1.要多倾听,少指导,多提开放性问题。

    在走访中,对于我们所提的问题,应该尽可能得到详尽的解释,得到尽可能多的信息,而不是简单的“是”或“不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访谈时就要注意把大部分时间都留给对方,提出问题后尽量少插话,只要访谈没有偏离主题,就要放心地让对方讲。需要记住的是,我们对被访者了解得再多,也不如他自己了解得多,他所提供的信息无论多少都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可以设想一下,你的问题如果只是需要“是”或“不是”这样的答案,那一定是在你的预想范围内提出的问题,顺着你的思路,对方也就不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比如,我们去拜访一位商店经理,我们想通过他了解一下销售的旺季在什么时候。那我们该如果提问呢?如果这样问:“经理,你们的销售旺季是夏季还是冬季呢?”显然,这样的问题就把答案限制住了,对方只能在这两个答案中做选择。而实际情况可能既不在夏季也不在冬季,而是在春季,这个答案就不在你的选择范围内了,这就暴露了我们对情况缺少了解,就有可能失去对方的信任和配合。那么应该怎样提问呢?我们不妨把提问放得宽松些,我们可以这样问:“经理,你们哪个季节最忙?”虽然没有具体问到哪个季节,但对方会直接回答你,告诉你正确的答案。不仅如此,对方还可能具体告诉是你这个季节的哪些天,这就是开放性提问的好处。

    2.当你讲话时,不要讲个不停。

    要想受欢迎,就要多讲话,这可能是一些人的好意,但这却是错误的。人们都有被关注、被重视、被尊重的心理,所以,当你关注对方时,对方会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会感到你是亲切的、亲近的,所以他们就会跟你交心,就能对你畅所欲言,就能给你提供更多的信息。如果只有你自己在不停地讲,对方就会慢慢失去耐心,对你的话不再感兴趣。所以,要注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3.注意听出言外之意。

    “我们要倾听的并不是文字,而是话中之意……真诚地倾听,我们就能穿透文字,一直抵达对方的心灵。”这是鲍威尔的一段话。有位成功的不动产经纪人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时认为,不仅要认真听取顾主的意见,更要听出顾主没有说出来的话。有一次,顾主看上了一幢房屋,了解了售价后说:“这是小菜一碟。”经纪人听出他的声音明显不如以前有声势,显然这表明顾主的经济实力买不起这幢房子,于是他建议顾主多看看再做决定。最后,顾主买到了适合的房子,也没有丢面子,双方都很高兴。

    4.该讲话时也要讲话。

    人们通常认为在听别人讲话时,我们只要认真听就行了,其实这不是最理想的状态。因为讲话的人有时也希望有互动,他的话在听众那里得到回应,才是最理想的。如果一味地讲,听众没有任何反响,有时会让人感到无聊。所以,讲与听之间要有沟通,适时插话,做适当的交流,访谈会进行得更有成效。在交流中,也许还会碰撞出新的火花,获得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