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 > 一 “隐秘的世界”——微生物

一 “隐秘的世界”——微生物

    1 哇,我看到了!初识微生物

    记得小学四年级时,乡领导要到我们村小学检查,我这种爱调皮捣蛋的孩子就“优先”被抓去打扫卫生了。非常“幸运”,我和另一位同学被安排打扫教具室——全校最脏、尘土最厚的地方。这里除了地球仪、三角尺、排球和篮球等我们常用的教具之外,还有很多刷了浅棕色油漆的木箱子。这些跟学校年龄一样大,从来就没有打开过的箱子里不知道装的是什么。

    里面究竟是什么呢?是的,你猜对了!对于当时那个充满好奇的孩子来说,偷偷打开似乎是必然的。我们俩用抹布把外面厚厚的灰尘擦掉,铝质的铭牌上写着:显微镜。我们俩听说过,但从没见过。拉开侧面的钩子,打开箱盖,一个崭新的闪着亮光的灰色显微镜呈现在面前。这是一台单筒的显微镜,1个目镜,3个物镜,最下面是一个可以活动的小镜子,旁边还有几个黑色的镜头整齐地躺在海绵里。我们俩摆弄了几下也没搞明白怎么用,就把它给放回去,继续打扫卫生了。但这时候我的心里已经埋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

    几个月后,放暑假了,抓蝈蝈、逮蚂蚱、捞小鱼等日常活动都玩腻了,百无聊赖之际,那颗好奇的种子萌发了,我想起了学校的那台显微镜。趁着中午大人们都午睡了,我偷偷溜进学校,从窗户爬进教具室,找到了那台显微镜。按照箱子里的说明书,我很快学会了如何使用。遗憾的是,说明书上并没说怎么制片。但是这也没什么妨碍,我先把手指头放在下面看看,手上的指纹沟沟壑壑的,还能看清皮肤上粘的沙土和衣服纤维。揪两根头发,捡两片树叶,抖点花粉,我还把人民币也都仔细看了看——几乎身边的东西都拿来看了,连鼻涕和唾沫也没有放过。没过多久,我找到了载玻片,自己摸索着学会了制片。老看这些“死的”东西慢慢就没了兴致,于是某一天下午,突然想看点活的东西了,我施展了抓虫的绝活,各种虫子都给我抓来一顿折腾,蜘蛛、蚂蚁、蝴蝶和蜻蜓等无一幸免。

    老翻窗户去教具室里看太麻烦,于是就把它搬回家里,方便继续观察,凡是想到的东西都放在显微镜下看看。有一次,在看破水缸里沉积的雨水时,我第一次看到水里游来游去的活的东西!相比那些昆虫,这些可以在视野里动来动去的生物更有意思。水里有比较大个头的孑孓(蚊子的幼虫),还有绿色的藻类以及可能是草履虫的游来游去的“小怪物”。虽然,时间过去很久了,但现在依稀记得当时第一次在显微镜下看到了肉眼无法看到的活的东西的情形,激动的心情时至今日回忆起来还感触颇深,那感觉就像发现了全新的世界!再后来,我还观察了葱叶,在显微镜下看,半透明的葱白上的薄膜像极了一层层砖垒起来的“城墙”。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没有松柏油,在高倍镜下看到的都是模模糊糊的东西,没有见到过细菌。

    暑假结束了,显微镜也玩够了,临开学前,我又把它送回了教具室。开学后,一方面,为了显摆我的胆大,另一方面,急于跟朋友们分享暑假里的独特经历,我跟同学说起了用学校里的显微镜看到了他们看不到的东西,并且大谈那些我看到的奇妙的不可思议的画面。一开始他们感觉也挺新奇,可后来因为根本就不知道我形容的是个什么东西,渐渐地也没了兴趣。也许,没亲眼看到过的世界,别人再怎么形容也想象不出来。

    显微镜为媒,结缘生物学

    实际上,显微镜发明至今也有几百年了。早在1667年,英国自然科学家罗伯特·虎克(Robert Hooke)就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了各种草本植物的细胞结构。由于植物细胞细长方形特别像修道院中的单人小室(cell),于是他就给这些细胞起了一个名字:Cell,还在Micrographia这本书中记录了数百张细胞结构图像,这使他成为细胞科学之父。我观察到的葱白上的“城墙”实际上就是植物的细胞,只可惜我不会画画,没能把看到的东西画出来,语言表达能力又不怎么样,以至于没能跟同学们描绘出美妙的显微世界。

    也许是命运的选择,或者是命运对我的“惩罚”。正是那个暑假让我喜欢上了生物,喜欢上探索未知的生命世界。在以后的几年中,我仍然对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喜欢自己在家里种草养花,喜欢养鱼、养虫子。一到夏天,就到臭水沟里捉蚯蚓喂热带鱼,一两周就繁殖出了无数的小鱼。然而,遗憾的是,我并不是大自然中生命的保护者,而是一个破坏者,在数得清的几个暑假里,就有数不清的小生命葬送在我的手中。还是在上大学以后,我才深刻体会到当时自己的残忍,那些葬送在我手中的小生命是多么可怜,为此我懊悔了很久,当然这是后话。高考之后,我选择了生物技术专业,继续我的生命世界探索历程。一开始并不知道具体学什么,只因为名字里有“生物”。作为当时可能是学校里唯一用过显微镜的人,同学中只有我一个人选择了生物专业!

    上了大学,我才真正学习到了显微镜的专业知识,那时候用的显微镜已经都是双筒的了,加上各种各样的染色剂,加上石蜡包埋,再滴上松柏油,在显微镜下一个个细胞宛若盛开的花朵,绚烂多姿,五颜六色,美丽极了!最容易看到的还是植物细胞,它们的个头比较大,又有厚厚的细胞壁,在显微镜下看得非常清楚,比我当年看过的大葱细胞好看多了。

    第一次看到细菌

    在实验课上,我第一次看到了细菌,经过革兰染色后,不同类型的细菌显示出了不同的颜色,形状和大小也不一样。历史上,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是一位曾经卖布的商人,他的名字也是虎克,跟第一个发现细胞的科学家一样,只是他叫列文虎克(Leeuwenhoek)。这位来自荷兰的商人,在1674年进一步改善了显微镜,能够观察更微小的生物,这使其一不小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突破,他意外地发现了细菌!可以说正是他的这个意外发现,开创了微生物领域,为微生物学和现代医学打下了基础。他也被称为微生物学的开拓者,是第一个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

    如果没有亲眼见过微生物,单靠语言来形容还真是困难。从种类上说,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大多数微生物都很小,100万个细菌不过芝麻大小,单个细菌凭肉眼根本看不到。但是,在地球三十多亿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这些微生物是地球的主宰,它们分布于地球的任何角落,从火山口到南北极冰川,从珠穆朗玛峰到马里亚纳海沟,从岩石里到雾霾颗粒中……它们的总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等肉眼可以看得见的生物的总和,它们掌握着整个地球上物质的转化过程,默默为所有的动植物打造适宜生存和成长的内在和外在环境。

    虽然人类知道微生物的存在已经数百年了,然而对它们的了解也不过近几十年的事,特别是对人体内的微生物的研究也就十几年。接下来,让我带大家一起认识并感受微生物这一“个头虽小,作用巨大”的非凡生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