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 > 3 人体第二大“江湖”——口腔

3 人体第二大“江湖”——口腔

    在口腔里,居住着众多的微生物,这里是仅次于肠道的人体第二大微生物栖息地。与身体其他部位一样,口腔里也栖息着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种类可以超过1000种。细菌是口腔中的主要居民,种类有六七百种,主要是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

    比起干燥的皮肤,口腔简直就是细菌们的梦想家园,这里不仅物产丰富(嘴巴可是用来吃东西的哟!),而且温暖潮湿(唾液给这里的微生物带来丰富的营养和充足的水分),特别适合细菌生存。跟“平原”比较多的皮肤比起来,口腔的环境要更复杂多变,可谓有山有水、高低起伏、气候多变、四季分明。这里有柔软的舌头和坚硬的牙齿,还有两片嘴唇。口腔中的牙齿、龈沟、舌、颊黏膜、硬腭、软腭、扁桃体等这些高低不平的表面为各类微生物提供了栖身之所,共同形成口腔微生态系统。

    稳定的口腔细菌

    口腔微生物种类虽然多,但其本身还是比较稳定的。我们每天都会从口腔吃进不同的食物,喝各种各样的汤汤水水,外部的空气也常常与口腔亲密接触,但这似乎并不能影响这里微生物的组成和比例。即使搬了家,从一个城市换到另一个城市,口腔微生物也基本保持不变。

    有人猜测这也许是人体对微生物的免疫选择的结果,或者说是因为本地微生物比较“排外”,外地的微生物根本就住不进来。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对比来自不同国家的健康人口腔菌群,发现无论样本来自哪个国家,吃的是西餐还是中餐,喝的是茶还是咖啡,口腔菌群的组成都是最相似的。

    “站稳脚跟”不容易

    理论上,不应该是不同的饮食结构影响菌群的组成吗?不同人种的口腔菌群组成怎么会如此相似呢?我猜测这可能是由于独特的口腔微环境造成的,看似适宜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其实并不太平。口腔里高低错落的构造并不是一般的微生物可以适应的,白天嘴巴要说话,就不可避免地让氧气进入,对于不喜欢氧的菌来说就是一大挑战。晚上睡觉后,大部分时间嘴巴都是闭着的,对于嗜氧如命的菌来说可就麻烦了,缺氧的日子,多一分钟都是对生命力的考验。更要命的是,口腔中几乎无处不在的唾液,里面除了营养物质和水分之外,还含有大量的抗菌物质(如免疫细胞、溶菌酶等),这些抗菌物质就是人体专门分泌出来杀死进入口腔的微生物的。

    口腔中现存的微生物都是经过人体考核通过了的,信得过的“同志”。人体免疫系统和抗菌物质都与之熟识,让它们留在口腔里生活,而新来的微生物要想在口腔中站稳脚就要接受重重考验了。第一关要过的就是唾液。唾液里面有抗菌物质黏液素,可以把外来的菌通通黏住并杀死,在这个过程中,绝大部分菌会被清理掉。如果某些菌有幸闯过了这关,碰到口腔中的原著居民,还得需要一场血战,毕竟,先来的菌好不容易找好的生态位,岂能随便让与外来者?

    能在口腔中定殖的微生物都必须先克服这些重重阻碍,只有那些特别适应口腔环境,并且人体也乐意让它留下的微生物才能最终在这里生存。看来,口腔微生物的这种稳定性是人体和微生物双向选择的结果。

    口腔真菌和病毒

    口腔中除了细菌,真菌也是非常重要的成员。在口腔中,人们已经发现了至少85种真菌,其中,最主要的是念珠菌。在正常的口腔菌群中,念珠菌是保持中立的,既不“左”也不“右”。然而,当口腔菌群遭到破坏后,念珠菌就会趁机捣乱,变成“坏菌”,而且还会联合其他坏细菌,比如前面提到的链球菌,一起狼狈为奸,共同作恶。这个菌跟不同的细菌搭档,干的坏事也不一样,当它和变异链球菌在一起时,经常会引起龋齿;当它和口腔链球菌在一起时,常会损伤口腔黏膜,引起鹅口疮。

    除了上述的细菌和真菌之外,病毒虽然数量少,且多是过客,但是在口腔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它们中的大多数是以口腔细菌为食的噬菌体。与细菌的稳定性类似,对于某个特定的人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口腔中病毒的种类变化并不大。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口腔中噬菌体的稳定性,维持了细菌的稳定,谁让细菌是噬菌体的寄主呢。

    口腔里的“菌群大战”

    口腔里的每一分钟都不太平,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们除了要应付人体免疫系统的审查,彼此之间有的还会明争暗斗,相互竞争,有的还要互帮互助,相互扶持。菌群之间的关系并不简单,共生与拮抗、互生与竞争,生活在这里的菌与口腔的组织器官共同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微生态社区。

    当菌群平衡时,口腔也会健康,菌群失调则口腔患病,比如最常见的龋病。人类对待这个微生态社区从不会坐视不管、听之任之。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已经习惯于每天早晚刷牙,有些人还会每顿饭后漱口,讲究的人还会用牙线等口腔清洁工具,竭尽全力地把食物残渣彻底清除干净,不给微生物留下一点食物。人类这么大动干戈很多时候就是为了防止龋病的发生。

    刚才提到,唾液中的黏液素像胶水一样黏黏糊糊,非常容易形成膜(口水可以吐泡泡就是因为它的存在),类似刷油漆一样的覆盖到口腔的各个部位。被这层膜保护的地方,细菌的数量就会被严格控制,而牙齿的表面就是需要被重点关照的地方。

    龋齿——口腔微生物惹的祸

    口腔中的微生物一旦繁殖过多,它们就会搭帮结伙的组团欺负口腔里的器官,最让人不能忍受的是一些微生物吃饱喝足之后会产酸,酸会腐蚀牙齿,在牙齿上打洞,也就是长龋齿。虽然,每天口腔中会分泌1000~1500毫升的唾液,但到了晚上,人睡觉之后唾液就不再产生了,每到这个时候就真的成了细菌们的“狂欢夜”了,它们可以不受唾液的冲洗和监控,那些被压制了一整天的有害菌也终于有机会冲出来过过嘴瘾,肆意妄为一把了。

    口腔中残留的食物就是它们大快朵颐的对象,它们一边吃,一边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它们吃的是碳水化合物类的食物,比如淀粉和糖等,将会产生酸;如果吃的是蛋白质类的食物,将会产生氨和硫化氢。酸可以腐蚀牙齿,在坚硬的牙齿上打洞,让牙齿表面不平整。而氨和硫化氢都是令人不愉快的气体,硫化氢的气味像放坏了的鸡蛋,恶臭无比,这两种物质也是引起起床后口臭的元凶。为了杜绝晚上嘴巴里的坏细菌出来干坏事,最好的办法就是睡觉之前不吃东西,特别是甜食,并且睡觉前给口腔来一次彻底的大清洗,刷刷牙,漱漱口,不给坏细菌提供食物,并且尽可能地清除口腔里的坏细菌。等到第二天起床后,为了清除细菌们“彻夜狂欢”的混乱场面,把它们产生的酸和臭气统统给清洗掉,还得再来一次大清洗。

    有些人牙齿间隙比较大,食物残渣特别容易夹在牙缝里,一般的刷牙和冲洗很难把它们清除掉,这时就需要牙线来帮忙了。细细的牙线可以穿过牙缝,把食物残渣给拉出来。大家可以试一下,如果晚上睡觉前有肉丝挤在牙缝里没出来,第二天早上的口气会臭得熏倒人。另外,有些牙齿上已经有了牙洞的人还要用牙签或细棒把塞进牙洞里的食物残渣给挖出来,否则,牙洞会越来越大。最好的方式就是及时去看牙医,把洞给补上,防止残渣再次进入。

    保护口腔微生态

    预防龋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窝沟封闭,具体来说就是把一种高分子复合树脂材料涂在牙齿窝沟内,液态的树脂进入窝沟后固化变硬形成一层保护性的屏障,就像给牙齿穿上了一层保护衣。这么做的目的是把牙齿上不平整,容易积攒食物残渣的地方彻底给封闭起来,不给细菌和食物残渣生存的空间。

    从口腔微生态的角度出发,养成早晚刷牙,使用牙线和定期看牙医的好习惯,就是在维持口腔微生态社区的秩序。牙齿和整个口腔的健康就靠它了!

    要知道牙齿的健康非常重要,它们是人类吃饭的“家伙什儿”,切削、粉碎食物全靠它们。如果它们不好好切断和磨碎食物,就会加大下游单位——胃和肠道的工作量,导致营养吸收不良,消化不好,损害整个身体的健康。

    整齐洁白的牙齿还是每个人的一张名片,在人的整体形象中占有非常大的分量,“唇红齿白”“齿若编贝”都是对美丽牙齿的形容,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牙齿的向往,希望每个人都拥有一副健康美丽的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