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 > 5 物以类聚,人以菌分,肠道菌群可影响配偶选择

5 物以类聚,人以菌分,肠道菌群可影响配偶选择

    前面的研究表明,肠道细菌可以引起宿主食物偏好和觅食行为的微妙变化。不同的微生物引起的变化不一样。众所周知,生命存在的原始使命是生存和繁衍后代。肠道菌群可以影响前者,对于繁衍后代,似乎也参与其中。

    2013年,《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科研工作者们用精妙的实验向人们展示了肠道菌群和交配行为直接的微妙关系。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先给黑腹果蝇吃不同的食物,一组果蝇吃含有糖蜜的食物,我们把它们称作“西瓜蝇”,另一组吃含有淀粉的食物,我们把它们称作“土豆蝇”。一段时间后,把这两组果蝇放在一起饲养,来看看两组果蝇之间的交配偏好。

    糖蜜和淀粉对果蝇来说是不同的食物,所有果蝇都喜欢糖蜜,因为它很甜,热量充足,不需要分解就能被果蝇利用,而淀粉没有甜味,需要消化分解之后才能转化为糖。能够吃糖的果蝇组,我们可以理解为其食物富营养化,而吃淀粉的果蝇组,则食物普通营养一般。当把两组果蝇混合时,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西瓜蝇”优选与其他“西瓜蝇”交配,而“土豆蝇”优选与其他“土豆蝇”交配!真是不可思议,吃一样的食物,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似乎就成了同类,相互之间彼此欣赏,更容易结成连理。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前面提到的一幕,“西瓜蝇”优选与其他“西瓜蝇”交配,而“土豆蝇”优选与其他“土豆蝇”交配的现象不仅出现在这一代,两组果蝇产生的后代同样也会保留这种交配偏好,即使是传了37代之后也依然存在。

    爱TA就跟TA一起吃饭吧

    在人类社会也有类似的现象,考虑到饮食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南方人结婚时会更喜欢找南方人,北方人结婚时更喜欢找北方人,相比这两种人的结合来说,南、北方人通婚的比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放眼全球,也有类似的现象,跨国婚姻的比例一定低于同一民族之内的婚姻。这其中可能不仅仅是食物的差异,还有文化的差异。人类的这种婚姻偏好也已经传递了不知道多少代了,至今依然存在,以后也将继续存在。

    现代社会,婚姻的融合变得越来越普遍了,我想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受全球化和城市化影响。无论生活在哪里的人,其食物种类和饮食习惯都在趋向一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习惯了吃西餐,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喜欢上了中餐,很多外国人成了中国媳妇或中国女婿。基于这样的事实,“单身狗”们脱单的秘诀可能是让你喜欢的人跟你吃一样的食物,没事就约他/她出来一起吃饭,简单一点,就是一起吃饭,其他的可以少谈,时间久了,吃饭的次数多了,你们俩自然就会彼此欣赏,最终走到一起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抗生素杀死肠道微生物后交配偏好也会消失

    动物选择配偶是受信息素控制的。有两种器官参与了这个过程,一种是散发信息素的器官,负责发送信息素,另一种是灵敏的信息素探测器官,分布大量气味受体来接收信息素。果蝇的气味受体位于触角和上颌触须中,这些受体能感受其他个体发出的信息素。以往的研究已经证明,食欲受嗅觉调控,而嗅觉可以受肠道微生物影响,并且肠道微生物还会产生很多气味分子或者影响宿主产生的气味分子,这些气味分子构成了众多的信息素,影响着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行为。

    人类感受信息素的器官已经退化了,但也保留了部分功能,至少在选择配偶方面还具有一定的作用。有研究发现,人类更喜欢跟拥有自己喜欢的气味的异性交往。两种人类中的信息素会影响人类的性别判断,雄甾二烯酮和雌甾四烯都可能影响人的性别和性取向,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周雯研究组和蒋毅研究组合作研究发现,闻取雄甾二烯酮使得女性异性恋被试倾向于将模拟小人的性别判断为男性,而对男性异性恋被试则不起作用;相反,闻取雌甾四烯使得男性异性恋被试倾向于将模拟小人判断为女性,而对女性异性恋被试则不起作用。有趣的是,男性同性恋被试的反应模式类似于女性异性恋被试,都更喜欢男性;而女性双性恋及女性同性恋被试的反应模式则介于男性异性恋被试与女性异性恋被试之间。这就证明了,人类的信息素系统仍在工作,影响着人类的性别认同和性别偏好。

    研究进一步发现,在果蝇体内有5种物质在交配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土豆蝇”和“西瓜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然而,当用抗生素杀死这些果蝇的肠道微生物后,这些果蝇的交配偏好消失了。失去了肠道微生物的“西瓜蝇”不再优选与其他“西瓜蝇”交配,而失去了肠道微生物的“土豆蝇”也不再优选与其他“土豆蝇”交配,它们之间的交配变得更加随机了!即使让这些无菌的果蝇传递三代,交配偏好也不会恢复。这个结果说明,肠道微生物参与了交配偏好的过程,参与的机制可能是不同细菌诱导的交配信号不一样,这就导致了交配行为的不同。共生细菌可以影响果蝇性信息素的水平,后来证明这种信息素是角质烃性信息素,并且最终改变了果蝇的交配行为。

    当把抗生素处理的果蝇再次接种肠道微生物时,交配偏好也跟着恢复了。他们把第三代果蝇的肠道微生物进行了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发现“西瓜蝇”肠道中共生细菌Wolbachia较多,而“土豆蝇”肠道中植物乳杆菌属细菌更多,植物乳杆菌的数量可以达到23万个,而“西瓜蝇”只有2.6万个,差了几乎十倍。虽然已经到了第三代,植物乳杆菌在两组中还是差异最明显,所以,植物乳杆菌可能是诱导交配偏好现象的关键细菌。进一步,他们把果蝇体内的植物乳杆菌分离出来,然后再补给用抗生素杀死肠道菌群的果蝇,结果发现,相比肠道无菌的果蝇,补充植物乳杆菌可以明显增加果蝇的交配偏好行为。同时,他们还做了一些平行实验,使用了其他种类的细菌,如不同的单菌和包含41株细菌的混合物饲养果蝇之后,这些细菌对交配偏好都没有影响。这就证明了,一种肠道细菌就可以诱导交配偏好,植物乳杆菌是非常重要的影响果蝇交配行为的细菌。

    植物乳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益生菌,一些益生菌产品中也添加了这种菌。虽然如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所有植物乳杆菌都具有影响交配行为的作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研究只是在果蝇体内观察到的现象,可能并不适用于人类。人类选择配偶绝对是所有动物中最困难的,选择配偶的过程早就不再是单纯地为了繁衍后代,人类对配偶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能生育,还会要求对方的脾气、长相、家庭背景、工作单位、收入水平、有无房产和汽车。在追求真爱的过程中,当这些外在的非生物学条件不满足时,实际上也可以考虑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突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市场上会出现“真爱益生菌”产品,通过给你爱的人和你自己服用一样的益生菌,再加上改变饮食,改变肠道微生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肠道微生物整理,你们两人拥有了类似的肠道微生物,说不定就能走到一块儿去了,即使没能结婚,也许能够成为说得来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