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姿势跑法 > 第5章 消除跑步的运动伤害

第5章 消除跑步的运动伤害

    跑步理动伤害的第三定律是:

    受伤就表示运动员已经达到他的临界点。

    ——提姆·诺克斯(Tim Noakes)

    为 何要花心思学习新的跑步方法呢?

    这是一个合理的问题。如果你无法相信学习“姿势跑法”是有价值的,那你就不适合跟着这本书的概念来改变你原有的跑法。任何事的价值取决于它实际的功效,也就是说,新引入的事物会怎样增进你完成任务的能力?它又能给你什么原本尚未拥有的能力?

    你可以问任何一位跑者,看看对于跑步他们最想改变什么?你会得到类似这样的答案:“我想要花更少的力气跑得更快、更远,而且再也不想受伤!”

    虽然很少有人会这样回答你:“我想要变成一部更有效能的跑步机器”,但这确实是任何跑者的终极目标,让自己变成一个跑得更快的人,不想再让烦人的运动伤害拖累自己的速度。然而,我并不是说“姿势跑法”会让一个普通人瞬间变成奥运纪录保持人,但这个技术里的知识和力学技巧可以大幅提升你的表现,并降低运动伤害。

    影响我们跑步能力的主要三种限制因素:受伤、技术与个人体能极限。在正式介绍“姿势跑法”的技术之前,我想要先谈谈“姿势跑法”是如何被设计来处理这三种限制因素。在这一章,我将先从“受伤”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开始。

    如果说“持续性”是跑步训练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那受伤就是“持续性”练习中会遇到的最大敌人。让我们来谈一谈“受伤”有多麻烦,并看看“姿势跑法”如何来处理受伤的麻烦。

    任何有跑步经验的人都知道,受伤就像鞋子、袜子和短裤一样,是跑步的一部分,例如压力性骨折、膝盖痛、脚踝扭伤、阿基里斯腱拉伤、下背部疼痛、足底筋膜炎等。有趣的是,虽然已经有大量的资源投入跑鞋的设计与训练理论的研究中,但从1970年跑步这项运动开始兴盛以来到现今为止(此书著于2004年)因跑步而受伤的状况似乎从未改变。

    这类令人难过的统计资料在一篇接着一篇的文章中出现。在1977年时,著名的杂志《跑者世界》(Runner's World)中有一篇文章提到:“一年当中,每三名跑者就会有两名跑者蒙受运动伤害之苦,使他们不得不中断或减少练习量。”二十年后,盖理·古腾(Gary Guten)写了一本《跑步运动伤害》(Running Injuries),内容有更多的研究发现:“与跑步相关的伤害发生率与早年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如果说当前光在美国地区,有跑步习惯的人口约3,370万,若以这个数字算出来的伤害发生比率会很惊人,天啊!每年竟然约有2,200万名美国跑者因受伤而中断练习。

    随着年年跑步受伤的人数与频率不变之下,跑者受伤的部位似乎逐年从腿部往上移。在七〇年代,大部分跑者主要的受伤部位集中在脚掌和足踝。到了九〇年代,这些部位的伤害已经降低,但是取而代之的是小腿和膝盖的伤害提高了。

    如果我们可以把脚掌和脚踝受伤比例之所以降低的原因归功于鞋子的设计与技术,那小腿和膝盖伤害的比例却上升了,这又该怎么解释呢?

    古腾在书中归纳出造成运动伤害的四种因素:改变、直立、扭伤与速度。造成运动伤害的第一种因素是由“改变”造成的。这在跑者之间很常见,原因在于跑者突然增加里程数、训练距离、频率或是强度,超过一星期训练量的百分之十。换句话说,跑者为了想要进步快一点而犯了所有错误中最基本的一项:过度训练,结果非但没有跑得更快,还让自己受伤。

    造成运动伤害的第二种因素是“直立”(alignment),按字面上的意思:“在跑步过程中应该让身体保持在一直线上。”那些具有完美身材比例的运动员,天生就有笔直的腿、脊骨与手臂,所以他们就很少发生受伤的情况。第三种因素是“扭伤”,它比较少发生在跑者身上,但常发生在高尔夫球、体操或排球选手身上。第四种因素是 “速度”,也就是跑太快了,此种错误常常是因为跑者太急于从基础的距离训练转移到间歇训练的缘故。

    还有其他特殊的因素会造成跑步的运动伤害,包括路面与鞋子。这些林林总总的因素可能分别或同时一起导致或增加伤害的发生。当然,跑步的时候,还有很多其他这里没有提到的受伤因素会带来麻烦,但我认为这些因素仍然遗失了最重要的一点。

    在所有的研究当中,实际上并没有企图把运动伤害和跑步技术互相关联在一起。像打网球这种使用球拍的运动,一位专业教练或许看出球员发球有瑕疵,就能马上指出该瑕疵会造成肩膀的伤害。但跑步并没有公认的正确动作,就很难界定哪种跑步模式,可能会导致哪类组织的伤害。况且,若绝大部分的业余跑者都是自我训练,就很少有机会被指正错误或做专业的调整。即使你有专业的教练,教练指导的内容往往挑着教,而且还得看教练本身的执教风格、知识、经验,以及个人的偏好。

    这造成一种非常奇怪的情况:关于跑步一直持续有研究发表,跑步鞋也已经大大地改良,一般的跑者也比从前知道更多关于训练与比赛的知识,但是因跑步而受伤的频率一点也没有改变!这不就显示跑者在跑步的准备中缺了某个重要的环节吗?

    单就常理就能很清楚明白,正确与完整的跑步模式不只直接影响到你的跑步水平,同时也是预防受伤的有效方法。我们先来看以下的假设:身体某个部位一受伤,这个伤其实会构成全身部位的机能故障。当身体的运作正常,全部的系统都在正确的规律与调和下执行, 应该是不会受伤。但只要在这个机制一有闪失,身体正常运作的模式被打破了,接着这个破坏就会在全身“爆开”。

    我们可以用撞伤脚趾头的情况来说明。假设你今天早上光着脚丫不小心踢到桌脚,脚趾头肿了起来,你以为那双一百美元的鞋子保护效果十足,于是仍在黄昏时依照训练计划去跑个5英里(约8公里)。

    一个星期后,脚趾头已经不痛了,但你猜怎么着?在不知不觉中另一个隐伏的疼痛已经进驻你的膝盖。原本一个微小的问题,因为你太过坚守于既定的训练行程下,如今引发潜在的连锁伤害。

    会引发这样的伤害是一定的,因为坚持练跑的你,为了减缓脚趾头疼痛的冲击,会下意识微调平常的跑步步伐。在经过一星期的练习后,这样的微调就把过多的压力转移到膝盖上,导致结缔组织的破坏。

    从人体力学的观点来看人体,你会发现人体的运作真是令人惊异,它有能力在陆地上与水中进行各种流畅的动作。为了做到这些动作,人体内的各个部位与系统既能独立运作,又可互相支持。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看到,人体只要有个部位或系统稍微失调,整个身体就会陷入不平衡状态,伤害的风险就产生了。这样你拿来跑步的这部“机器”就失调了,而且还落入全部报废的危机中。

    任何运动(包括跑步)中的“技术”,都是所有训练元素的总合。不管我们是在锻炼肌群、心肺系统或是毅力……我们想开发的潜能和下的苦工都是锁定在一个单纯与重复的动作上。不管你把训练的重点放在像跳高那样单一的特定动作,或是像跑步一样不断重复的移动动作,训练的重点一切都归结于让动作熟练的“技术”上。

    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我们想要的是避免受伤而且跑得有效率,那就必须发展一种对人类的身体而言最有效率的技术。而如果我们允许的是糟糕的技术,那不但会使你加快步伐中耗费更多的能量,也会增加运动伤害发生的可能性。

    1977年那个萧瑟多雨的早晨,深植在我心里的想法,让我开始去发展一套完美跑步技术的模型。如同我在第一章的最后所说,这个模型里的重要元素包含平衡、身体的结实度与肌肉伸缩力等变换每种姿势时必须要求的重点。针对这个模型,我现在还加上一个必备条件,那就是每个姿势一定要减低受伤的风险。

    你看,跑步的动作本身拥有生物力学架构,而且活动身体的范围和跳远、投掷或跳舞没什么两样,所以我们应该把它视为一种技术性的运动,这样我们也就能很轻易驳倒那些主张跑步是人类第二天性的人。从这个观点来看,很明显地,大部分人从出生开始就没有所谓正确的跑步习惯:跑步非但不是先天习性,还显然是后天养成的技巧,而且就像其他任何的技巧,有些人可能会表现很差,但也有人可以达到完美。

    身为一位教练与科学家,我明白我很需要一套结合科学和实务的方法,可以用它马上拿来教学生,而且是对各种水平的跑者来说也不难。分析过很多的人类生物力学后,我认为理想的跑步技巧的重要姿势是:以S形单脚站姿的平衡状态。跑步本身之所以跑得起来,它的姿势就是利用支撑点从一只脚交替互换到另一只脚的方式。因此,我在七〇年代中期所提出的“姿势跑法”结合两个简单的元素:跑步姿势与跑步姿势的支撑点转换。

    在设计“姿势跑法”时,我的理念是运用大自然界提供的事物,然后好好发挥它的效用。我希望跑者可以从重力这项免费的力量、肌肉伸缩力与惯性中获得最大的帮助,而且将身体所耗费的能量降到最低。换句话说,最佳的跑步方式应该是跑起来最轻松的方式。如果这个轻松跑起来的方式是善用大自然而来的能量,消耗的体力又是最少的,那么我们在增加速度与耐力的同时,势必还能降低受伤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