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页

    如果常识有利于进步的话,那么共通的敏感性的作用将更强大!

    盛怒之下,言语所造成的伤害比肢体冲突更严重。瘀青能消退,但是有些话语一生难忘。同样老早以前就经历过,但相比肉体创伤,我能记起来的更多的是言语侮辱,这似乎挺奇怪的。它们影响了我对于生活的见解,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与其中的某些较着劲儿。

    话语有着改变人生的力量,其破坏性和治愈能力不相上下,我们当以必要的敏感管好自己的嘴。我会认为,在争执最激烈的时候,搜寻最合适的表达说点什么并不费事,若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结果覆水难收,就麻烦多了。即使事后我们收回伤人的话(“我不是那个意思”),也只是在伤口上撒盐。人家可比你门儿清。

    尽管大多数人都不怎么喜欢“克制”一词,但它在商务和社交场合是个切实可行的准则——尤其在冲突之际。该准则功勋卓著,不让我们的言语僭越我们的思维或理智,使我们说得少,传达得多,获得更好的效果。你掂量掂量要说的话,人们看着不仅会表示欣赏,还会得了提醒似的跟着那么做。如此,人们相互尊重,每次交谈都更加平和、有效、回馈丰富。

    勒住伤人之语再说话。

    试试这样问自己:

    ·在争执中,是我的愤怒还是我在统治我的言语?

    ·我是否需要向哪个被我言语中伤过的人道歉?

    166.有时我对生活麻木不仁,只能靠睡觉减轻自我满足的痛苦

    如果我们闭着眼睛躺在床上太久,人生的理想也会滞留在黑暗中。

    我们在生活中竭尽全力地避免痛苦,为此我们有时很渴望睡眠,甚或只是需要睡眠。我们到底需要多少睡眠?答案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要少。而我们想要多少睡眠则与我们赋予生活的意义、我们有没有理想有关。如果我们怀抱生活目标,或者充满激情地要实现某个梦想,睡眠的欲望会减少,生产力就会提升,并且我们的身体会自动调节至合适的睡眠量而不会睡太多。振奋地生活,为一个充满吸引力的未来而努力,决定着我们想要或者需要多少睡眠。这能延长白天的兴奋,而睡眠因此变成健康的生理需要,而非情感依赖。

    另外,睡眠质量也要纳入考虑。就个人经验来讲,为理想努力时的睡眠质量通常要高于自我满足时的睡眠,并且睡眠量也更少。我们做任何事情的开端都是理想。理想把我们从不适中拉出来,促使我们变得更加积极,帮助我们跨越障碍。理想将我们更早地拖下床,使白天的睡眠需求成为历史。如果我们想要减轻痛苦,并最大化我们所拥有的时间的价值,自我满足就要不得,让你无法美梦成真的睡眠也一样。

    为了使你的生活更加悠闲、平和、充实,从今天开始,激活你的理想。

    试试这样问自己:

    ·我是否有一个每天都催我起床或者逼我上床睡觉的理想?

    ·明天早上我要不要早点起来?花些时间想想这个问题。

    167.恐惧不会自动消失,恐怕这是真的

    恐惧分为不同层次,从些微到彻底,由浅而深。有些恐惧是情景式的,由某些事件引发,有些则是以一种微妙乃至不易觉察的方式,随着时间慢慢积累的。其实,恐惧从来不是由事件、过程或者情境引发的,它来自我们对这些事情的看法,也就是说,由我们选择如何看待这些事情决定。

    每一种恐惧,我们都有办法使之减弱甚至消失。就像加工一块陶土,你对恐惧稍作思量,开始塑造一个新玩意儿,按照你喜欢看到它的样子、想要把玩和感受它的样子去塑造。然后呢?新的恐惧接踵而至。

    管理恐惧一如管理债务,核心很简单:别让它累积。选择忽视而不采取任何措施,并不能把恐惧限定在健康状态。所谓健康,是指学会思考什么是可能的,先发制人地接近恐惧,而非被动反应。今天你忽视了,总有一天还是要避不无避地面对。因此,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在恐惧变成长期焦虑、神经崩溃、抑郁甚至心脏病之前就直面它呢?认真看待每一个恐惧,把它当成敌人,一个硬是要限制你的潜力和欢乐的冷酷敌人。每当恐惧冒出头来的时候,我们要详加考虑,寻求别人的意见,从各方搜集资料,帮助你从过去或者现在的恐惧中解脱出来。遵循以上原则,你就会找到可重复的办法有效地约束恐惧,而不是受制于它。

    今天,请花点时间搞明白你的恐惧。

    试试这样问自己:

    ·我应该花费更多的精力消除生活中的恐惧吗?

    ·忽视恐惧,认为它们会自行消失,我正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168.有些时候,最好的意见就是不给意见

    关于意见有那么多笑话是有原因的。很多意见本身就是个笑话,而且非常好笑。但是,意见仍然到处横行,相信你跟人交谈时也领教过。实际上,大多数人好提建议,对别人的忠告却无动于衷。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当我们给别人意见时,我们其实是在指出他们潜在的依赖“罪行”,从而剥夺了他们以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进行思考的机会。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帮助他人的艺术与方法并不是告诉他去做什么。事实上,我们罕少能掌握所有的事实、背景或者洞见,更何况生活并非一成不变,也没有我们可参照的现成答案。

    如果我们希望对别人有价值,帮助他们取得进展的最好办法是询问和关心,而非耍弄以自我为中心的半吊子见解。并且,你还不能只是随便问问。你的询问应该全面而透彻,使得对方回答完你所有切中要害的问题后,便已自己发现出路。推动别人自己去思考问题、厘清思路,而不是越俎代庖、替人主张。一旦想清楚并选择了解决方案,他们自然就行动起来,一往无前。

    你可以尝试这么去询问:“你想过……吗?”“如果……会怎样?”“像这么个人会怎么做呢?”

    总之,沟通而不说教,参与而不试验,最好如此。这是我的忠告。

    不要给别人建议,而是给别人赋值。

    试试这样问自己:

    ·试问:做出反馈之前,我对什么都一清二楚吗?

    ·将心比心:别人不知道所有情况就建议我如何如何,那我会怎么想?

    169.反思,然后再连接

    请确保在你的人际关系中布一张网,一张安全网。

    可以肯定地说,我们都从人际关系中获益。我也敢说,过去我们都与人交过恶,这种事以后可能会再次发生。但是,在建立商务关系时,如果我们能意识到我们的信用是多么脆弱,我们肯定会深刻反思,而不是稀松随意地跟人联系。

    关于引荐,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比如现实中的共同利益、关系强度、潜在冲突,甚至包括个人风格。事前的一点思考,与开放、诚恳、详尽的交流一样,对成功的引荐非常有益。询问一些具体问题,毫无保留地告知双方的真实情况,这对建立一种稳定的关系并预见可能出现的枝节都极为重要。

    在事先与双方的交谈中,你的问题越详尽、越具体,双方就越对会面感觉良好,意外也会越少。你带着目的把联络工作做好,这不仅对推荐大有裨益,也能让你的声誉得到积极的回馈。事实上,一次准备充分的引荐,意味着相关的双方将一见如故。

    搭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最美妙的地方在于,你能从中获得介绍的回报,使自己的名声加强,并确信你给自己信任和关心的人赋予了价值。

    用智慧与洞察力连接他人。

    试试这样问自己:

    ·在引荐他人的时候,我是提供了详尽的信息还是泛泛而谈?

    ·别人毫无结果地把我引荐给第三方,我会有什么感受?

    170.由心而发,为自己代言

    向一群人演讲时,你应当放开意念,说出心声。

    你可曾去听过谁的演讲,尽管活动免费,走时你却只觉得没劲,什么也没学到,浪费时间?我也一样,类似情况见得多了!个中原因很简单:大部分演讲者只是在蹦词儿,适当地做些手势和眼神交流,在舞台两翼踱来踱去,忠实地践行着演讲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