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边境线上的岁月 > 第43章

第43章



它们不吃任何食物。只要短短的几天时间,原先一条活蹦乱跳的狗就会饿得软踏踏的只剩下一层皮包着骨头,躺在地上连路都走不了,等待它们的只有一条路——死亡。这种病的死亡率差不多是百分之百,村子里的狗在那段时间里差不多都死光了。虽然我们将狗绑了起来不让它们到处乱跑免得被传染上,但“大耳朵”与“狐狸”最终还是没能逃脱病魔的魔爪,染病先后都死了。“大耳朵”将死的时候在我身边不停地低声哀叫,两只眼睛流出了混浊的泪水。就这样,与我们相依为命了几个月之后,我们心爱的“大耳朵”走了。我将它埋在了住地向阳的山腰上,它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回到了生它养它的故土。我在它的坟墓前插上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患难与共的朋友“大耳朵”之墓”。

覃秀文和陆叔回来了,还带来了机械大队党委与五队领导让我与张立忠退场回南宁休整待命的通知。陆叔和覃秀文就是随拉铲运机的拖车来的,由于那赖公路不能通行大型车辆,所以拖车在桐棉公社指挥部等着我们。

听说要离开这里,要离开同在一起战斗了八个多月同甘共苦的同事们,要离开心里永远留恋着的心上人,要离开这个使人永远难以忘怀的“0七八五工程”,心里总有一种依依不舍的依恋之情。

当时我和覃秀文谁也没有想到,自那旭村一别就是长长的两年多时间,在这两年多的日子里由于双方工作地点的不确定性,相互之间很少知道对方的消息。两年之后当我们在南宁市再次相见的时候,双方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听说她已准备结婚成家。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心里的确有一种难以述说的失落感,但更多的是对她有一种由心而生的祝福,祝愿她一生一世都开心快乐,祝愿她的生活永远永远幸幸福福。

工程按期完工了,自卫反击战胜利了,这是值得高兴与喜悦的事情。

“大耳朵”走了,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朋友们要分手了,这是痛苦。

人生之路往往会给人们留下或多或少的遗憾,回忆是美好的也是幸福的,曾经同在一起患难与共并肩作战是留给我最大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会永远牢记那一段美好的时光,永远永远不会忘却。

为了纪念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胜利,五月下旬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召开了交通系统对越自卫反击战参战人员庆功大会。由于那时我已离开南宁到了新的工地,那场面如何热烈隆重不得而知因此没法细述,结果倒是知道的,最高的荣誉就是中共中央颁发给个人三等功,一共三人,机械大队就占了两名,机械大队还荣获集体二等功,这也是最高的荣誉了。

机械大队荣获个人三等功的是我队的韦敬副队长与一名汽车队的司机。获得的奖品有三等功奖章一枚,证书一本,工资连升两级。

其余参战人员均获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发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纪念章一枚,印有两朵木棉花图案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纪念文字的枕巾两条。

当这两样东西送到我手里的时候已是六月份,那时我早已在新的工地为祖国再献热血与青春了。那个年代说的是奉献精神,物质奖励人们并不太看重,能得到这两样奖品心里就很满足了。我对这些有着极其重要纪念意义的纪念品不懂得珍惜,枕巾拿来用了,真可惜。纪念章还保存着,这是为祖国奉献热血与青春换来的,这是我一生的荣誉,是战争年代最有代表性的礼物,我会永远保存下去,永远永远。

对越自卫反击战到此可说是已经结束,以后中越双方主要是围绕着边境沿线展开的领土争夺。随后记载的是下一阶段的边境保卫战,有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往下看。

正文  第十三章  龙州之行二、三事

诗曰:军令如山不容辞,披荆斩棘驾铁骑。

父老乡亲何日聚?举杯欢歌庆功时。

回到南宁已是四月中旬,在“0七八五工程”呆了八个月,众所周知,由于那里食物极度贫乏供不应求,人们经常饥一餐饱一餐的。当初我去的时候体重是五十四公斤[奇`书`网`整.理.'提.供],回到南宁的时候是四十六公斤,足足少了八公斤,人瘦得整整小了一圈。

第二天早上去食堂买早餐,路上碰到同队的余丽康,我远远就与她打招呼:“嗨!亚丽,你好!”听到有人与她招呼,她睁大眼睛奇怪地看着我不吭一声,一直等我走到她面前还没认出是谁。

等我再次笑着对她问好时才惊叫一声:“哎呀我的妈,原来是周家生呀,怎么瘦成这个样子了?你不叫我还真不敢认呢。”

“饿”是什么滋味大家可能想象不出,看看我接连十几天的食谱大家就会明白了。每天早餐是四个大肉包,(每个包子二两粮票),四两猪肉米粉,(没去“0七八五工程”前早餐二个肉包加二两米粉就足够了)。中晚餐都是一斤米饭加三份菜,(这样的食量是平时每餐的两倍多)。

相邻而住的周文强看到我每天买这么多东西回来感到很奇怪,问道:“这几天看到你每天都打这么多饭菜,是不是有朋友来了?”

当得到我的回答说是自己吃时他怎么也不相信,跟着入到房间看看我说的是不是真话,看到我风卷残云将东西一扫而光的时候,他只能目瞪口呆地看着。呵呵,不知这样算不算是饿鬼现世。

从“0七八五工程”回到南宁后首先要将铲运机送到修理车间保修,每天必须亲自到车间看看修理的结果,听听修理师傅的提出的建议,需要更换的材料还必须亲自到材料库领取,就这样跑前跑后花了二十多天总算将机械设备修整一新。

自从一九七五年离家已经整整四年没有回去看过父母了,本来计划趁这次休整时间偷空回一次家,没想到又接到上前线的通知。

五月中旬,铲运机刚修理完毕还没等人喘过一口气,五队党委又给我与张立忠发来马上去工地的通知书,这一次去的是龙州县下冻大桥工地。龙州县水口公社下冻大桥工地大桥已经建成,引桥填土工程急需铲运机,机械大队党委经研究决定派三十七号铲运机到那边去。

当时战争的硝烟才刚刚散去,战争状态还没有完全消失,中越双方军队还常有一些零星的武装冲突发生,龙州边境沿线一带属于非常敏感的地区,时不时会传来双方武装冲突的消息。当时在那一带驻守的部队相当多,我们的住地与解放军某部的一个工兵营舟桥连相邻,(下冻大桥还没有通车,为了保障部队的后勤保障与调动,舟桥连在河边搭架了一座浮桥让车辆与人员通行),离驻地不远处就是某师的师部。

下冻大桥的修筑是在解放军部队的严密保护下进行的,虽然时不时传来越南特工人员在附近某处进行破坏活动的消息,但总的来说在这里工作让人有一种很安全的感觉。在这里还有一个不错的条件,每个星期六晚上师部都会为部队官兵放一场或二场电影,附近村庄的老百姓和工地上的人员也可以去那里观看,看电影对于长年累月在野外生活与作业的人们来说真是一个难以得到的享受呀。

下冻地区属丘陵地带,放眼看去高高低低的山丘中间夹带着大片大片的水田与甘蔗地,这里是广西主要的甘蔗产糖区,乡村与乡村之间公路密布,交通十分便利。由于战争的硝烟才刚刚散去,食品疏菜供给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下冻圩三日一集,农民们的商品贸易还是比较繁荣热闹,因此我们常到集市上买些鱼肉蛋之类的食物来改善一下生活,生活自然要比在桐棉公社那里好得多了。

我们的每天的工作都是推土,铲土填方之类的机械作业,既单调无趣又枯燥乏味,想想也确实没有什么好写的,还是写写生活方面的小事吧。生活上的小插曲很多,五彩缤纷的生活就是由无数的小事情堆积而成的,人生之路走过了几十年之后,蓦然回首也能让人开心一笑。

我们到了下冻工地一个星期左右,机械五队的女推土机手余丽康和练飞凤也来到了这个工地。她们到来的时候已是黄昏时光,为我们做饭的当地人早就下班各自回家了,工地的食堂关门闭户人去室空什么能吃的东西都没留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食堂没饭吃总不能让她们饿着肚子过一夜吧,可是用什么来招待她们倒是一个难题,因为我与张立忠唯一能拿来充饥的食品只有几包从南宁带来的波纹面,清水煮白面?用这东西来招待朋友总显得太寒酸了吧。我将这事与张立忠一说,他略一思考就笑了:“这也算难题?哈、哈、哈,放着现成的好东西怎么会没有呢,等下我自有办法。”

他对我如此如此一说,我一拍手说:“真是好主意,我怎么没想到呢。”

他说的办法原来是这样:河对岸的工地旁有一个方圆三、四亩的鱼塘,这个鱼塘在下冻圩与村子中间,离村子大约有五、六百米的距离。今天一大早有几个村民在那里用戽斗戽水,他们整整忙活了一天都没抓到鱼,我们准备下班的时候看到他们扛着工具回村子去了。鱼塘里还剩下二尺来深的水,很多鱼露着背鳍在浅水里游来游去,今晚到那里去弄几条鱼回来不就行了。我将这事与余丽康说了,晚餐迟些没问题,先将住处安排好更重要。她们的住处就在我们的隔壁,床铺早就搭好了的,将行李搬入去铺上就行了。

晚上七点多钟我与张立忠开始了偷鱼行动。为了掩人耳目,我们借口加班将铲运机开到了工地。到了那里远远发现有几点微弱的光亮在鱼塘里晃来晃去,难道是村民们连夜抓鱼?如果是这样我们的行动计划就将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