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边境线上的岁月 > 第44章

第44章



张立忠故意将铲运机的灯光射向了鱼塘,哈、哈、哈,原来并不单单只有我们挂念着这个鱼塘里的鱼,打这个主意的人早就捷足先登了。在雪白的灯光映照下塘里抓鱼的人显出了原形,原来是五、六个当地十二、三岁的小孩子。他们知道来的是外地人,因此对我们的到来一点顾忌都没有,他们连头都不抬依然故我的弯着腰在水里摸来摸去,倒是我们心里有鬼不敢冒然下塘抓鱼了。

张立忠将机停下说:“等吧,等到他们走后再行动。”

谁知这一等就是一个多钟头,那几个小孩子在鱼塘里来来回回地走来走去就是不上岸,看来一时半时他们还没玩够呢,老让我们等下去也不是办法呀。张立忠想了想说:“让我来吓吓他们吧,将他们赶走算了。”

我不解地说:“我们是外地人呀,怎么赶?”

他微微一笑:“这还不是小菜一碟,几个小孩子还不容易对付吗,看我来演演戏。”说完拿起手电茼摸黑走到村子那个方向去了。转眼间,只见他从村子那边打着手电走了过来,看看快到塘边他将手电光射向鱼塘,随后高声用壮话叫道:“你们想死呀,敢来这里偷鱼。”一边叫一边向鱼塘里的小孩子冲了过去。那几个小孩子听到喊声就象老鼠碰到了猫,“哇啦”一声吓得一齐往岸上撒腿就跑,转瞬间就消失在黑暗里没了踪影。我与他捂住肚子笑了好一会,这个办法倒挺灵的,没露馅。

卷起裤子下到鱼塘,只见塘边横七竖八的丢着几个塑料凉鞋,还有一条麻绳穿着的两条小鱼。那些小孩子吓得可不轻,连鞋子和鱼都来不及拿。塘里的鱼可真不少,伸手就能摸到,那些鱼滑溜溜的要抓起来可真不容易。我们一手拿着手电茼一手去拣大的鱼抓,它只要稍为轻轻一摆身子就从我们的手里跑掉了,忙活了半个小时一条鱼都没抓起来,脸上身上倒被鱼尾甩起的泥水搞得污七糟八的。现在我们才知道,怪不得那些小孩子们赖在塘里这么久都没走,原来他们也是没抓到大鱼呀。

张立忠将手电筒递给我说:“靠岸边水浅,你来照着我抓鱼。”

我拿着手电往岸边一照,只见一条大鲤鱼正在慢腾腾地游着,张立忠走过去用双手将鱼连泥带水往岸上一兜,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终于被我们抓到了。就这样,每当看到靠岸有鱼就用这个方法一兜,保证一拿一个稳,一会儿功夫就抓到了十多条鱼。当我们拿着鱼走回铲运机的时候,一个小孩子走了回来,从身边经过的时候还狠狠地瞪了我们一眼,(估计他们也知道上了大当),然后不声不响地下到塘里捡起那些散落的鞋子,还从岸边的一个草丛中拿出一串鱼。他们也小有收获,还挺鬼灵精怪地将抓到的鱼预先藏了起来。

看到我们有这么多鱼拿回来,余丽康和练飞燕可高兴了,几个人忙着杀鱼煎鱼。当时食油是限量供应的,由总务一个人专门保管,任何人想私自使用食油都是不可能的事。没有油煎鱼当然也难不住我们,先在镬头里铺上一层碎盐再将鱼放上去,然后用微火慢慢地煎,时间一长鱼也会煎出油来。大家吃着煎得香喷喷的鱼,说着刚才抓鱼的笑话,开心得又笑又叫。工地生活虽然艰难困苦,只要能用平常的心情去对待,倒也会让人处处感觉到充满乐趣。

下冻大桥引桥工地的土方工程量虽然不是很大,由于投入的机械设备不是很多,因此也花去了我们半年多的时间。十月底,我与张立忠又接到转移去龙州县先锋林场十三队工地的指示,余丽康和练飞燕也于当月回到南宁进行机械保修和人员休整。

到了先锋林场十三队那里才知道,原来韦敬副队长也在那里,另外还有五台推土机与十多个师傅们,还有一个女推土机手——胡国华,她和我是老乡,也是同一批来到机械大队的工人,而且也是很要好的朋友,看到这里你们可能会笑话我,怎么到处都有你的好朋友呀,事实也确实如此,年轻人年龄相仿容易相处,在一起总会有相同的话题,到处都有朋友也就不足为怪。

先锋林场十三队地处一个四面环山的山旮旯里,这里远离乡镇,一幢三层的水泥办公楼前有一个篮球场,球场四周环绕着一大圈平房,每一间平房都差不多是同一个模式,十四、五平方米的房间里住着三、四个林场职工,一百五十多个林场人员除了几个领导外基本由清一色的回乡和插队知识青年组成,工作主要是种植橡胶树和割胶为主。林场人员都有自己的小厨房,原来林场宽畅的食堂早就废弃做为堆放杂物的地方。将杂物清空之后我们将食堂用竹帘一分为二,入门处是厨房,炉灶是现成的,靠里面是男人的宿舍,将几块木板并在一起用青砖搁起来就是床铺了。胡国华住的地方比我们要好些,林场领导将一间在食堂旁边的平房分配给了她,里面有床铺有凳子还有书桌。

胡国华是一个能歌善舞的美丽姑娘,也是机械大队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骨干,曾在歌剧刘三姐“对歌”这段戏中扮演歌仙刘三姐这个难度极大的角色。这一幕戏在全区交通系统文艺大汇演中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她也在这次演出中出尽了风头,成为机械大队众多男青年追捧的偶像。

国防公路修筑时占用了林场大量的土地,为了减少修筑公路而被占用土地的损失,我们的工作是为先锋林场十三队修筑了一条三公里多的环山公路。这里的土地都是黄泥土,稍为下些小雨就非常粘稠,必须等到泥土表面干燥之后才能继续工作,因此工作的进展十分缓慢。

我从小就喜欢文学,古今中外的小说都喜欢看。胡国华来的时候带了不少的书,空闲的时候我常去她房间里看书,俄国的最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三部曲〈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毁灭〉是她最喜欢看的书。受她影响我也对那几本书产生了浓厚兴趣。

列夫.托尔斯泰笔下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广阔的生活场面和气势磅礴的历史重大卫国战争事件让我犹如身处其中,书中主要人物形象典型鲜活饱满,情节结构宏大,生动地描写出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让人读后无不肃然起敬,真不愧是世界文学界的一代巨匠。

每当对书中的某一个情节有什么看法我们就互相研讨,交流读书的心德体会,这样也有助于增进读书的兴趣和对书中人物的深入了解。在那段日子里,她还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了数篇读后感,给我对那几本书留下了永远无法磨灭的记忆。

我喜欢拉小提琴,有时她兴之所至,也会在小提琴的伴奏下低声吟唱一些流行歌曲。那时外国的一些民歌如“红河谷”、“莫斯科郊外的夜晚”、“三套车”、“橄榄树”等歌曲都被扣着一顶黄色歌曲的帽子,公开歌唱被人听到还要被批评和写检查呢,因此人们能听到的机会可不多。她歌喉很好,会唱的歌也多,虽然是低声吟唱也声情并茂悦耳动听,让我经常深深陶醉在她欢愉的歌声当中,让我对那一段美好的日子留下了深深的回忆。

在这里的生活必需品基本上都是到三十多公里外的龙州县城去采购,如果说天气好的话每个圩日生活车都会如期而去,胡国华常托采购人员买一些鸡蛋回来备用。雨天工地泥泞影响工作,天气好了就要日夜加班将耽误的工程量赶回来,每当工作忙时常会让我们错过开饭的时间,回到宿舍无论多累她都会为我煮上一碗蛋面,看着我那狼吞虎咽的样子她会露出心满意足的浅浅微笑。

林场电影放影队基本上每星期都会为职工们放一场电影,一块白布挂在球场前就是放影的场所,虽然放的大多都是那些反来复去连台词都能背出了的“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等革命电影,但对于业余活动几乎空白的人们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球场不大,二百多人就可将它挤得满满的,到迟了还难找空地放凳子呢。每当有电影放的晚上,胡国华都会早早地将两张凳子摆在放影机前的好位置上,我从不为没有位置看电影而发愁,她真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好姐姐啊。

林场的领导接到地方政府的紧急通知,这几天青山坳解放军观察哨发现越南军队有异常行动。据观察到的情况表明,对方有两个师的兵力正在往我方调动,有可能发动突然袭击。而我军在这一带只有一个师的部队守卫,防线长加上地形复杂,万一越南军队进攻很难抵挡,希望各地方人员随时做好撒退的准备。青山坳离先锋林场十三队大概十多公里路程,敌人说到就会来到,听到这个坏消息之后单位领导自然又要我们做好各种应急措施。林场领导为了应付这种局面,也为了在万一有情况发生时可以最低限度减少损失,林场人员全都停工放假,场部大部分人员都走了,只留下少数几个看场人员。这种情况时不时会发生,对长期在边境沿线工作的人员来说早已见惯不怪,所以我们也不怎么将它当成一回事,毕竟天塌下来还有山,这种事也轮不到我们担忧。

壮族的师傅们都很爱喝酒,常常几个人在一起一喝就是一整天,他们喝酒不管有没有下酒菜,一把面条几把野菜就可以对付了,喝起来也没个限度,不到酒尽壶干是不会收手的。前两天余有新的好友托人捎来了两瓶南宁名酒“邕江大曲”,看到六十度的白酒哪个爱酒的人不眼馋?周生全与兰旭秀休息在家无事可干打起了这两瓶酒的主意,他们特地到集市上买回一条十来斤重的小狗杀了,香喷喷的狗肉一摆上桌就叫余有新快将酒拿出来。俗话说“烟酒不分家”,虽然酒还没捂热,既然下酒菜都摆上了桌那还有什么话说,瓶盖一开顿时酒香四溢,真是好酒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