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风流和尚无极剑 > 第2章

第2章



                                    唐代时传入中国。635年,景教僧侣阿罗本从波斯到中国,开始在长安传教建寺。后来还向其他各地发展。寺院称大秦寺。781年,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武宗灭佛时,波及该教,后来在中原地区消失。

            有关作品  几大教派之三

            宋金道教

            宋代道教与佛教一样发达。宋徽宗时,道教更是甚嚣尘上。从宋真宗时,开封和北宋各地就修建了许多道教宫观,并以退职官员和侍从管领宫观事务。真宗时还编撰了《云笈七签》等道教典籍。宋徽宗自称神霄帝君下凡,大力扶持道教。他宠信林灵素等道士,并设立道阶,道官。道士的品级相当于文臣的官衔,有先生,处士等称号。他们领取国家奉禄,生活富足。微宗还在太学设立道学,置《道德经》,《庄子》,《列子》等博士。许多财政经费,用于造建道观道像。微宗对道教日益崇信,以至自封为“道君皇帝”,成为道教最高教主。奸臣蔡京迎合微宗旨意,对道教的兴盛也起了推波助漾的作用。

            金朝道教也很兴盛,并产生了许多宗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有全真教等。全真教创始人王喆本为咸阳富豪,科举不第,便入终南山修道,号重阳子。后来他烧掉所居住的茅屋,前往山东传教。他的弟子有马钰(号丹阳子),丘处机(号长春子)等七人,合称全真教“七真人”。全真教提倡“锄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的禁欲主义思想,实际上是要人们向金朝统治者屈服。但它也给当时灾难深重的北方人民,提供了一处精神避难处,因此赢得不少信徒,影响相当大。

            有关作品  几大教派之四

            丘处机和白云观

            丘处机是金元之际全真教首领。道号长春子,山东栖霞人。他19岁入山学道,拜王喆为师。王喆死后,丘处机等人入关,他先后隐居一磻溪和陇州。以苦行惊世骇俗,以文字交结友人,声名越来越大。蒙古兴起后,山东成为蒙、宋、金三方角逐之地。当时丘处机隐居在栖霞山中,各方都想拉拢他。金、宋分别来征召他,都被他拒绝。1219年,成吉思汉谴使召请,使臣经过近一年的行程才到达山东。1221年春,丘处机率弟子西行,历尽艰辛,于次年四月在大雪山晋见成吉思汉。他向成吉思汉进言:“欲一统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治国之方以“敬天爱民为本”,养生之道“以清心寡欲为要”。成吉思汉对他的话大为赞赏,称他为神仙。后来丘处机返回华北,住在燕京的大极宫,不久太极宫改名为长春宫,现在北京的白云观,当时是长春宫的一部分。成吉思汉尊礼丘处机,下令免除全真教道士的差发赋税。一时间全真教信徒大增。

            1227年,丘处机病死,他的弟子李志常著有《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述了丘处机西行经过以及新疆和中亚一些地区的景物,风情。

            有关作品  几大教派之五

            一,元朝的宗教A

            为了适应不同阶层的需要,蒙古统治者采取了对各种宗教兼容并蓄,一律加以维护的政策。上层僧人、道士、穆斯林,基督教徒都享有免服差役的待遇。元政府还为他们建造和维修寺庙,道观,清真寺,基督教堂。元政府在中央设立的宗教管理机构有宣政院,集贤院,回回哈的司,崇福司。

            元朝各种宗教中,佛教地位最高,其中喇嘛教尤甚。喇嘛教来自吐番地区,由印度佛教结合当地的苯教而形成。1253年,蒙古军队取道已降服的吐番,攻灭大理。同年,藏族地区的喇嘛教首领八思巴,应召朝见忽必烈。八思巴宣扬的喇嘛教教义,很容易地就被蒙古统治者所接受。忽必烈从他受戒,并尊奉八思巴为帝师。以后元朝历代皇帝也尊奉帝师,帝师管领宣政院,为全国佛教最高首领。元朝建立后,喇嘛教传入大都。

            由于统治者的推崇,喇嘛教势力日盛。一些喇嘛教僧侣横行霸道,作恶多端。他们甚至任意杀人而可逍遥法外,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有关作品  几大教派之五B

            道教及其它

            元朝道教地位不及佛教。道教曾与佛教发生教理论争甚至武力冲突,元朝统治者偏袒佛教一方。忽必烈下令焚毁除《道德经》之外的所有道教典籍,甚至勒令一些道士削发为僧。虽然遭受如此打击,道教在元朝还是保持着一定的地位的。

            元朝伊斯兰教大盛,当时的信徒有两类,一是蒙古西征时从中亚,波斯等地掳掠的工匠或牧民,征调的军队,入仕元朝的官员和学者,来中国经商的商人。这些人被称为“回回”。另外,随着伊斯烂教在全国的广泛传播,许多蒙古贵族和其他族人,也都扳依了伊斯  兰教。他们的政治地位较高,不少人在中央或地方担任要职。他们还善于经商,在国内外贸易中势力很大。伊斯兰教对我国回族的形成有重大意义。回族是以伊斯兰教信仰为认同标志的。

            基督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唐代。称为景教。为波斯地区盛行的聂斯脱里派,被欧洲视为异端。9世纪中叶以后,唐朝取缔景教,它在内地渐渐绝迹,但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一直流传。蒙古兴起后,一些蒙古人接受了基督教。另外,蒙古西征中,俘虏的战俘中,工匠中,很多人是西亚,东欧的天主教徒。入元以后,有一些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增加了信徒人数。元朝的基督徒称为“也里可温”。保留至今的今北京房山三盆山十字寺遗址,便是元朝基督教的遗迹。

        人物相关      

            人物相关  相关人物之一  有关释加牟尼

            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中有位神通广大,至尊至贵的神佛如来,居住在西方大雷音寺中。僧玄藏取经就和他有关。

            那这个如来到底是何方神圣呢?实际上他就是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在和印度毗邻的尼泊尔王国的南部,有一块恬静幽雅的地方叫兰毗尼。美丽富饶的兰毗尼花园,像镶嵌在她中央的一块绿宝石。绿树掩蔽中有错落有致的女神庙,佛院,佛塔和阿育王石柱等古代著名建筑物。兰毗尼是世界有名的佛教圣地。据传说,佛教始祖释加牟尼就诞生在这里。

            大约在公元前565年,兰毗尼西南几十公里处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国王的妻子身怀六甲,分娩在即。正走在回娘家的路上,经过兰毗尼时在一棵巨大的菩提树下,因腹痛难忍,坐下休息。就在此处生下一个男婴,后取名叫乔达摩,悉达多。他就是后来的“释加牟尼”(即是佛的意思。)

            乔达摩  ,悉达多很会说话,口才好,又多才多艺。作为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他住在富丽堂皇的巨大的宫殿里,尽情地享受着王子的豪华尊贵。但他的心情却非常糟糕。

            当时的印度实行的是严格  的等  级制度。整个社会上的人分为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前两个等级是统治阶级,特别是婆罗门成为“人间之神”,高居国王之上。他目睹社会上种族的不平等,感到人世间生老病死的哀伤,内心悲痛万分。

            他老是在心里想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人间要分成四个种姓?为什么  婆罗门会成为”人间之神”?为什么  人间会有生老病死等等痛苦?如何才能解脱呢?”他忧虑重重,却始终找不到答案。

            他二十九岁那年的12月8日深夜,悉达多的妻子生了一个男孩,宫中因此而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整个王宫喜气洋洋,热闹的不得了。可是悉达多却更加哀愁了。当他听到小婴儿一出生就“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他实在是忍受不了了。这天夜里,正当庆祝活动进行得正热烈的时候,他悄悄地离别了父老乡亲,妻子儿女,削发易装,远走他乡。从此他走遍全印度半岛的角角落落,遍访名师,苦行六年,寻求摆脱生老病死的途径。最后饿得骨瘦如柴,形同小鬼,却仍然没有找到解脱的任何道路。

            看来自己的绝食行动没有产生任何效果。于是他决心重新进食,毅然接受了一个牧羊女郎奉献的牛奶。大喝特饮之后,顿感体力恢复,精神倍增。随后,他继续游走。

            有一日,他来到菩提伽耶,在一条河边的比多罗树下,铺上吉祥草,盘腿坐下,苦思冥想七天七夜,不吃不喝,终一起大彻大悟,得道  成佛。此后,释加牟尼就在恒河流域广收门徒,传播佛教,长达四十年的时间。

            释加牟尼为佛教的传播奔走了一生。公元前485年2月15日,他来到了拘尸那迦城的时候,再也走不动了,他右手掌忱头,侧卧在两棵菩提树中间,静静地离开了人世间,终年80岁。

            相传,释加牟尼的遗体火化后,骨灰凝结成珠状颗粒,叫做“舍利子”。中国武侠小说中有关舍利子的争夺出现了不少。但他的牙齿完好无损,被称做“佛牙舍利子”。后来,许多各地的国王都  来拿走了这些舍利子,珍藏在佛塔中,以表示景仰。

            人物相关  相关人物之二  有关僧玄奘

            僧玄奘,姓陈氏,洛州偃师人。大业末出家,博涉经论。尝谓翻译者多有讹谬,故就西域,广求异本以参验之。贞观初,随商人往游西域。玄奘既辩博出群,所在必为讲释论难,蕃人远近咸尊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