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历史的转弯处 > 第10章

第10章



                                    因为宗室关系,墨裕有时候还会接济接济他,看了肃顺这个样子就问:“你觉得你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啊?”肃顺大咧咧地说:“亡赖耳。”墨裕很生气,说:“做亡赖光荣吗?”肃顺答道:“因亡所赖,斯亡赖耳。”(既然无所依赖,就只好做无赖了!)

            墨裕听了,后来想办法以闲散宗室的名义,给肃顺弄了个小官做做,谁知肃顺在官场里如鱼得水,一发而不可收拾,居然做到了刑部郎中,远胜于墨裕。

            肃顺虽有能力,但脾气也坏,得罪的人不少。清人笔记《奴才小史》里说,咸丰年间顺天科场舞弊案主考官柏葰被杀一事,肃顺就做得很绝。柏葰当时颇有清廉之名,咸丰八年他出任顺天乡试主考官,发榜之日,某戏子居然高中第七名,舆论大哗。后查出副考官从中大肆收受贿赂,虽然没有证据证明柏葰受贿,但查明他的小妾在其中游说谋利。咸丰震怒,下诏将柏葰等五人处斩。

            按本朝惯例,一二品大员在临刑前一般会有格外恩典免死,柏葰当时也很镇定,以为自己责任不大,皇上一定会免其一死。但后来见监斩官刑部尚书赵光一路痛哭而来,柏葰一瞧,脚底立刻发软,长叹道:“完了,完了。此必肃六从中作祟,我死不足惜,肃六他日亦必同我一样。”

            由于肃顺屡兴大狱,用刑过严,弄得大家对他又恨又怕,人人切齿。更有甚者,肃顺对自家满人也极为蔑视。肃顺主政时对待满人官员如同奴隶,喝来唤去,但对待汉员却很谦恭。肃顺自己也跟人说:“咱们旗人浑蛋多,懂得什么,汉人是得罪不得的,他那枝笔厉害得很。”就连受贿,肃顺也只收满人而不收汉人的。后来,在他的周围,倒是笼络了不少有才学的汉人,如高心夔、曾国藩、胡林翼等人,都受到了肃顺的青睐和提拔。

        热河风云激变,慈禧阴谋得逞(上)(2)

            肃顺和慈禧太后的矛盾由来已久。《清史拾遗》里说,咸丰帝临终前,曾担心死后因为儿子年幼而导致慈禧干政的事情发生,肃顺就给咸丰讲“钩弋夫人”的故事,意图除掉慈禧太后。

            钩弋夫人是汉武帝的宠姬,汉昭帝弗陵的母亲。弗陵小时候身体健壮,十分聪慧,汉武帝很想立他为皇位继承人。但汉朝外戚势力很大,汉武帝担心年轻而又富有活力的钩弋夫人挟子专权,于是有一天找了个借口责罚钩弋夫人,钩弋夫人叩头谢罪也不理会,高声命令左右将钩弋夫人带走杀掉。钩弋夫人非常委屈,还以为汉武帝是在开玩笑,每走一步就回头用乞求的目光希望汉武帝撤回命令。但汉武帝坚决地说:“快走,你不能活!”

            结果,钩弋夫人被处死了。

            事情过后,汉武帝问手下的人:“外面是怎么说我杀钩弋夫人的事情啊?”手下说:“大家都说大王心太狠,既然立她的儿子为继承人,为什么要杀他的母亲呢?”汉武帝叹道:“你们这些庸人啊,哪里能明白主少母壮的道理!我朝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这不就是前车之鉴吗?我这是为儿子登基先除掉母后擅权的隐患啊。”

            没想到,慈禧太后不但没有成为钩弋夫人般的冤魂,反而做上了晚清的吕后。

            慈禧又是何许人也?

            慈禧,出身于镶蓝旗,父亲是个文职小官,家住西四牌楼劈柴胡同,其实算是个地道的北京人。后来慈禧参加选秀进宫,当时被封为兰贵人。

            按清朝的后妃制度,后宫尊贵的先后顺序是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八个等级,贵人不过是第六等。女人的青春有限,虽有幸进宫,要想进到皇后这个级别,那简直比登天还难。慈禧太后执政期间,外忧内患,民不聊生,民间对她的诽谤也不少。

            有野史说她送父亲灵柩回京时,误收了他人的丧银才得以进宫选秀,后来误送的那个人还因此当了总督;也有说慈禧太后在做兰贵人的时候,常常等到咸丰帝来圆明园的时候,在不远的地方唱起南方的小调(她家的保姆是南方人,可能小时候教过她),以吸引咸丰的注意。总之,不择手段,极为狡猾。

            但从历史上看,慈禧进宫后的最初两年里,兰贵人的地位一直没有变化。真正改变慈禧地位的,是她后来生了儿子载淳(同治)。由此,慈禧的地位也快速提升,晋升懿妃后一年,又晋为懿贵妃。由于当时后宫里没有皇贵妃,这样,慈禧的地位事实上只在皇后(后来的慈安太后)之下。

            母因子贵,咸丰死后只有慈禧太后生的一个儿子,慈禧太后也就自然而然地在儿子同治即位后,与慈安太后并列为“两宫”太后。

            慈禧的文化程度不高,她写一道两三百字的谕旨,往往就会有十几个错别字。但是,慈禧对政治很有兴趣,咸丰生病不愿批折子的时候,往往由慈禧代批。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后,咸丰帝和后妃们哭成一团,唯有慈禧很冷静地站出来说:“事情到了这分上,哭也没用。恭亲王办事果敢坚决,不如把他找来商量。”

            慈禧帮助皇帝批阅奏章,本是违反祖制和家法的行为,这也导致了朝中拥有实权的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特别是肃顺等人的不满。咸丰帝归天后的第三天,慈禧、慈安共同召见了八位辅政大臣,商议有关谕旨拟定发布、疏章批阅及官吏任免等事情的处理方法。

            两派的交锋开始了。

            八大臣早有准备,肃顺不慌不忙地拿出早已写好的条陈说:“谕旨由大臣拟订,太后只管盖印,不必改动。”这意味着,八大臣只把两个太后当成盖章的机器,具体事情不许过问!

            慈禧这下气坏了。

            从北京到热河,慈禧就一直在受肃顺的气。逃难的时候由于准备不足,途中苦不堪言,慈禧受不了路上的颠簸,甚至三次屈尊向肃顺“泣求”换辆好点的车,但山高路远,肃顺一时也找不到好车,被逼得急了,就大声呵斥慈禧,甚至骂出“你什么东西”之类伤慈禧自尊的话。(池子华:《幻灭与觉醒——咸丰十一年实纪》)

        热河风云激变,慈禧阴谋得逞(上)(3)

            而到了热河后,作为行宫大总管的肃顺,忙前忙后,对后宫的生活“供应极薄”,照顾不周,还经常大大咧咧地出入后宫,包括慈安和慈禧在内的后妃们对肃顺几乎是恨之入骨。而在嫔妃供应极薄的情况下,咸丰到热河后仍旧按照北京宫中一样,御宴之外另设一看席(光看不吃),慈禧谏言撤除,但遭到肃顺的反对,理由是撤去看席后会引起恐慌!

            肃顺的专横,人人可见,但热河是肃顺的天下,慈禧孤立无援,也是无计可施。在这危急时候,她忽然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小叔子恭亲王奕!

        热河风云激变,慈禧阴谋得逞(下)(1)

            恭亲王奕本是有机会当上皇帝的。

            论聪明才智,相貌体格,奕都要胜过哥哥奕。但道光帝选皇位继承人时,最终的天平还是倒向了老成稳重的奕。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道光帝立储密旨,亲笔写下了两份朱谕:皇四子奕为太子,皇六子奕封为亲王。书写两份建储密谕,这在清朝是头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也许,道光帝想给奕一点补偿吧?

            奕十岁的时候,其生母全皇后突然暴崩,奕交由奕的生母静皇贵妃一起带养。奕和奕两兄弟小时候的关系还算不错,在上书房里一起学习,一起玩耍,甚至一起习武。

            恭亲王奕

            奕当上皇帝后,对奕母子也算可以,静皇贵妃封为康慈皇太妃,奕封为恭亲王,咸丰甚至打破祖制,任命奕为军机大臣上行走,入军机处才两个月,就被提为“首揆”,当时奕只有二十一岁。

            皇兄的格外恩典,奕自然力图尽忠报答,但这时出了个意外。当时的康慈皇太后,也就是奕的生母,不慎说漏了嘴,导致咸丰帝心中极为不快,甚至迁怒并冷落奕,把他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清人王闿运在《祺祥故事》里说,咸丰五年康慈皇太妃病危,咸丰帝因有养育之恩,也经常前去探问。有一天咸丰去请安的时候,正好太妃睡得迷迷糊糊,以为身边的人是亲儿子奕,就说:“阿玛本意立汝,今若次,命也,汝宜自爱。”刚说完,发现是咸丰,尴尬至极,于是转身装睡,不再言语。

            从此以后,咸丰心里开始有了疙瘩,对奕也起了猜疑之心。过了几天,奕从母亲宫中急急走出,正好遇上前来看望的咸丰,咸丰就问情况怎样,奕哭着说母亲恐怕没得救了,希望皇兄能尽快给母亲一个皇太后的封号。

            咸丰帝听后支吾了两声,既没说同意,也没说反对。奕一时心急,以为皇兄同意了,当时想着争取让母亲活着获得封号,就急急忙忙地赶到军机处,命令臣僚准备了册封典礼。这下咸丰骑虎难下,只好勉强同意了封号,尊康慈皇太妃为康慈皇太后。但是,咸丰对奕的自作主张非常恼火,加上前面听到康慈皇太妃说的那些话,心里更是怒火中烧,一有机会就要爆发出来,只可怜恭亲王还完全蒙在鼓里!

            没多久,康慈皇太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