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历史的转弯处 > 第20章

第20章



                                    唯有杭州将军瑞昌率兵死守满人居住的内城,太平军一时仓促,未能攻下。

            杭州被占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咸丰帝急令和春与张国梁调派江南大营的兵力前去援救。这一下,正中了李秀成的下怀,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于是李秀成迅速撤出杭州,太平军分兵合进,五路大军直扑江南大营。这五路大军分别由五个年轻的主将(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刘官芳)率领,一路上势不可挡。

            5月,在天京城内太平军的配合下,太平军终于再次荡平了江南大营,清军江南大营提督张国梁战死,统帅和春就着烧酒生吞鸦片自杀身亡。

            攻破江南大营后,李秀成再率大军东进,直取苏州、常州和杭州等富庶地区,只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便占领了除上海外的苏南所有地区。“太湖熟,天下足”,苏南地区自宋朝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每年要为北京贡献200万石的漕米。李秀成来到这里后,粮草充足,既可以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又可以和洋人买卖武器,难怪李秀成对这里情有独钟,而咸丰帝要急得跳脚。

            1861年底,李秀成大军再次攻克杭州,新一届浙江各大员包括巡抚王有龄等数十人或被杀或自杀。上次坚守内城的杭州将军瑞昌这次在劫难逃,内城数万满人悉数被屠戮。

            有人或许会问,李秀成、陈玉成春风得意的时候,曾国藩哪里去了?难道李续宾死后,湘军就此一蹶不振?

            曾国藩此刻正憋屈着呢。作为湘军的首创者和领袖,曾国藩手下的将领和朋友如胡林翼、刘长佑等一个个都封了总督巡抚,曾公辛苦了这好几年,却只得些钦差大臣之类的虚衔。没有地方上的实职,曾国藩在带兵打仗时很是郁闷,打仗要人要钱,中央没钱给,地方上有钱也不给,为了发军饷,曾国藩弄得像讨饭的一样。所以,曾国藩发誓,一定要弄个实职的总督巡抚干干。

            大家或许就纳闷了,老曾怎么就得罪了朝廷呢?说起曾国藩没能及早当上督抚的事情,曾国藩的幕僚薛福成在《庸庵全集·书宰相有学无识》中说:1854年湘军攻占武汉后,咸丰帝大喜,“不意曾国藩一书生,乃能建此奇功!”一时兴奋,要任命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谁知有个汉人出身的军机大臣祁寯藻在旁边说了坏话:“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匹夫居闾里,一呼蹶起,从之者万余人,恐非国家福也。”咸丰帝听后一个激灵,此事就不再提起。

            虽然这事未必是真,但有功不赏,曾国藩的确是受了莫大的委屈。也有人说,曾国藩的“癞龙”说法传到了咸丰帝耳中,让皇帝极为不爽,朝廷担心曾国藩坐大,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授予汉人过大权力。

        乱世英雄少年郎(3)

            就说江南江北大营,都是满人所率的绿营兵,乃清廷依靠的国防军。大清皇帝本想乘着天京事变之际,让满人和绿营军建此大功,谁知道这些人不争气,一击即溃,使得清廷四顾无人,手里无兵,当时只能重用曾国藩和湘军。

            有了胡林翼的全力推荐和肃顺的力保,咸丰帝焦头烂额之下,最后下诏实授曾国藩为两江总督。曾国藩实权到手,最终打造出了“湘系”势力,一时权倾朝野,汉人的势力也就日渐压过那些满人。若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精明强干的汉人官僚,就不会有晚清中兴大业和南方的崛起了。

            这里,稍微提一下洋鬼子们和一个香港来的假洋鬼子。

            英法洋鬼子们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很是狐疑不定,刚开始他们以为太平天国信仰基督教,应该比北京的皇帝要好打交道一点。但很多传教士去天京细致了解后,发现洪秀全的宗教理论根本是不伦不类的四不像,什么天父天兄,上帝次子,完全就是瞎扯淡!那些虔诚的传教士们还想纠正洪秀全的错误,但被洪教主一句话给噎了回来。洪教主说,你们说我错了,但我上过天堂见过上帝,你们见过吗?

            不到十年,太平天国这个潜力股一下就被打回原形,变成了垃圾股。

            在洋人眼里,太平天国更加的不堪。相对于北京的皇帝,太平天国的所作所为更加不利于通商,洋鬼子们终于在1860年签订了《北京条约》后,心满意足地离开北京,临行还慷慨地答应帮助清军镇压太平军。因为恰好在这时,李秀成的大军已经杀到上海附近,洋鬼子终于撕下“洋兄弟”的面纱出手了!

            恭亲王奕对借师助剿最为热心,和洋鬼子们一拍即合。李秀成大军攻打到上海杭州一带后,洋鬼子们觉得利益受到了直接的威胁,在上海官员的统筹安排下,组织或训练了以下洋枪队参战:常捷军(中法联合军)、常安军(中英联合军)及华尔、戈登统领的常胜军,这些武装力量或半土半洋,或是一些国际失业军人组成,凭借他们先进的枪械和现代战争理论,在镇压太平军和捻军中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而在1859年的4月,一个假洋鬼子来到了天京,这就是洪秀全的堂弟洪仁玕。说起洪仁玕,他是天王的堂弟,比洪秀全小9岁,也是洪秀全早年发展的教民之一,虽然没有参加金田首义,但姑且算是太平天国的原始股民。

            1847年洪仁玕和洪秀全一起去香港学习宗教理论,洪秀全后来因为传教士拒绝给他洗礼而怏怏离去,但洪仁玕经过努力,终于在瑞典传教士韩山文处受洗礼。在太平天国知名人物中,洪仁玕是唯一接受过正宗洗礼的基督徒。

            洪仁玕后来听说老哥发迹了,便急着赶去投奔,但到了上海后因兵荒马乱而路途不通,他想让小刀会护送他去天京,但小刀会的人有眼不识泰山,竟然不相信他的身份,结果只能在上海和香港间辗转,成天厮混在外国传教士之间——按义和团大师兄的理论,洪仁玕是个标准的“假洋鬼子”。

            一直磨蹭到1859年,洪仁玕才最终到了天京。不过,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天京事变后朝中无人,洪仁玕很快被天王老哥封为“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简称干王。洪秀全的意思,是让这个弟弟像杨秀清一样,总理大小政务。干王毕竟在香港呆过多年,见多识广,比这几个老土的哥哥强多了。这时,他捧出一本早在香港就打好草稿的《资政新篇》,呈献给天王老哥。

            《资政新篇》这本小书当时看来,还是有点意思的。它的主要思想其实就是“睁眼看世界”,也可以说是洋务运动的先声。在书里,洪仁玕提出要利用西方有用之物,譬如火船、火车、寒暑表、连环枪等等,并建议仿效西方开拓交通、兴办银行、鼓励发明等,在当时来说,算是很现代很进步了。只可惜,洪秀全既不懂这些东西,当时的环境也没有条件去实施,《资政新篇》提出的纲领,纯粹是纸上谈兵。

        天京城破日,血满金陵河(1)

            曾国藩被实授两江总督后,立即和湖北巡抚胡林翼联手制定了安庆战役的战略计划。曾国藩亲至湖北黄州胡林翼大帐中,抵足而谈九个晚上。最后,两人都认为,能否攻下金陵,就看能否夺取安庆;唯有取安庆后,方可高屋建瓴,以上制下,洞开天京门户。

            湘军中坚胡林翼,湖南益阳人,比曾国藩小一岁,出身官宦世家,父亲曾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岳父则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两江总督陶澍。在科举考试中,胡林翼比曾国藩先中进士,后来去了贵州任职。太平军起事的时候,胡林翼被调派到湖南,由此进入了湘军体系,并一度做了曾国藩的部下。后来经过曾国藩的保荐,胡林翼被授予湖北巡抚实职,升迁速度远快于曾国藩。在曾国藩处于低落的时候,胡林翼就成为维系湘军的关键人物。

            在曾国藩、胡林翼合军进逼安庆的时候,太平军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五路救皖”的计划。这个计划以二破江南大营的部队为原班人马,其中以陈玉成、李秀成两军为主力,李世贤、杨辅清、刘官芳三军为牵制力量。为保住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制定了一个更大的“围魏救赵”之计,约定两军会攻武昌,吸引曾胡回军自救,安庆之围也就自然化解。

            这一招,和之前李秀成大军进攻杭州将江南大营兵力调出的计策大同小异,但这次曾国藩和胡林翼冷笑连连,他们这次只认准了安庆,决不上当,即使太平军进攻北京皇帝告援也不放手。

            太平军这边,却在协调上出了大问题,尽管陈玉成进军顺利,并已经攻至武昌附近的黄州,但李秀成只顾在自己开辟的苏常地区扩充自己的势力,无心西进,这最终导致了合击武昌计划的失败。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关键时刻,曾胡同心,而陈李相左,这为太平天国的最终失败埋下了祸根。

            姜还是老的辣,陈玉成和李秀成毕竟还是太年轻!

            安庆争夺战总共打了18个月,曾国藩命令士兵在城外深挖长濠,结硬寨,打呆仗,死死困住城内的孤军,而外围的陈玉成等诸援军被一一阻截,始终打不进来。最后,安庆城内弹尽粮绝,一片死气,和北伐军被困连城一样,“釜中余炙存人脯,屋上饥鸟作鬼声”,再次出现食人惨剧!

            1861年9月,湘军用火药轰开安庆城墙,冲杀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