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细节决定成败2 > 第21章

第21章



                                    

            工作日志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当天要做的事情一项一项地列出来,加上序号、标准、用时,一天结束后看看完成了没有、做到位了没有、做好了没有,没有完成或没有做好的原因是什么。这样一来,天长日久,就会形成习惯,想问题就会比较全面,而且有利于跟上下游的工序配合。如果一个人力资源部的全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日志都在内网上共享,那么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在《细节决定成败》的附录三——“总经理必须做的事”中,列出了总经理每天、每周、每旬、每月、每半年、每年六个不同的时间段应该做些什么,一共70条。这也是一种清单习惯。有时习惯性地为自己整理一下工作内容、大小项目以及工作进度,确实可以既省时又省力。

            日本的汽车出租公司的司机外勤管理方法就既简单又有效。他们在每辆汽车上安装一台针孔打印机,备用的是一种专用的打印纸(如图31所示)。

            图31

            打印纸上有三圈数字用来记数:汽车打火和熄火的时间(以记录车辆做功时间)、行车里程(以记录车速)、单位时间耗油量(以记录运行成本)。每车每天一张记录纸就把该车的全天候工作状态、工作效率和成本一一记录在案。如有堵车等特殊情况,司机会另做记录和说明,并经用车人证明后,传真回公司备案。因此,评比、考核、计酬的依据就很充分了。这就是一种清单习惯。

            孙中山的这段话出自《建国方略》,“坐”是“因为”的意思。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中国事向来之不振者,非坐于不能行也,实坐于不能知也。”清单不难设计,也不难执行,关键是我们愿不愿这么做;清单习惯借助自动化、信息化来实现也不难,我们也可以开发出类似的自动化设备,关键是我们是否认为需要。

            2定置习惯

            所谓定置包含两方面:空间的定置和时间的定置。

            空间的定置主要是指所有物品、材料、工具等都需要有一个摆放次序,有一个固定的摆放位置。我们曾对三家企业的176名办公室工作人员做过一次检测,得出的结果是平均每人每天有87分钟在找文件、重新整理文件、找尺子圆规之类。这是很可怕的,工作时间被无谓地浪费,工作效率大大地降低。而这又不能怪他们工作不努力,完全是因为没有经过定置管理训练的缘故。

            多数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系统都推行过“5S管理”,生产现场的材料、半成品、成品、工具、工装、配件、耗材等的放置都很有秩序,即使人员换岗也不存在找不到东西的现象,而绝大多数非制造型企业的白领却很少进行过这种管理训练。

            定置习惯还包括时间的定置。所谓时间的定置就是一些常规的、成周期的事情,应定时进行。

            以各种会议而言,很多董事长、总经理就完全没有时间定置概念。很多员工都不喜欢这种情况:下午四点,突然接到总经理的电话,“五点半开个会”。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排:拜访客户、接待记者、部门讨论等等,即使在写一份报告被无故中断也很不好。如果随时可以召集开一个不知主题、不明议题的会,只能说明我们手头工作量不满。最终,那个临时召集的会效率也会很低。想要提高会议的效率,就应该制定例会制度,形成时间定置概念。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教学时,每日起床、写作、讲课以及吃饭和散步,时间都非常准确。早晨,每当邻人看到康德教授携着手杖步出家门,走向两旁栽着菩提树的小路时,此故事见亨利希·海涅的《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一书。就知道是六点半了。如果自家的钟是六点三十五分,那一定是自家的钟快了五分钟,拨回来准没错。当然,我们不一定要像康德那样生活,但在工作中有良好的时间定置习惯,就会使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更默契,整个组织工作效率就会提高。

            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细节的意义在于效率。做定置习惯的训练,意在培养下属能够有节奏、有次序地做事。尤其在团队合作时代,定置习惯的训练可以使团队整齐划一,减少由于参差不齐而需要等候、调整等浪费时间的麻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例会怎样开管理例会是处理日常问题的主要手段。但是,有过管理经验的人都有这样的认识:管理例会开好了的不多,80%的会议都没有什么效果。一般来讲,务虚的会议好开,务实的会议难开;计划性的会议好开,解决问题的会议难开;问题明显,要求整改的会议好开;问题不明显,分析责任源头的会议不好开。另外,例会中,情况汇报多,原因分析少;问题说明多,解决建议少;听得多,说得少;会议记录多,落实到位少。

            那么,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

            第一,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与态度:

            (1)领导不要相信例会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例会可以解决调度协调问题,作业困难支持问题,计划安排、任务分配问题。但是,问题的根源性分析最好不要涉及,对于频发问题的刨根问底不要在例会上进行。要以“微服私访”或者“调研小组”的形式把问题根源搞清楚,然后面对面地研讨对策和办法。

            (2)领导不要把例会当成追究责任的会议。例会的使命是发现问题、发现难点,不是追究个人责任。在例会中,永远不要有追究个人责任这种意识,也不要让干部有这种心理印象。会议就是呈现问题、困难、计划、分工,与对个人的评价无关。领导要让问题都在例会上暴露出来,但是,不追究任何人的责任,只探讨解决办法或者提供解决困境的支持。如果有人捂着、盖着问题,结果要自负。

            (3)参会人员不要把例会看成责任追究会议,更不要当成攻击异己的“媒体”,或者推诿责任、为自己辩护的“下院”。会议就是来谈问题、谈困难、谈计划、谈分工的地方,没有任何其他意图。领导层要打击在会议上谨小慎微、别有用心的风气与心态。

            (4)例会不进行任何务虚讨论。例会就是分析企业现在需要协调的问题和需要安排的任务。

            (5)例会不进行任何鼓动宣传工作。例会是抓事实,不是抓干劲的。

            (6)例会要有记录。问题、困难反映记录,措施记录,任务分工记录,时间计划记录等等。在下一次会议中,检查本次会议决议的落实情况。

            第二,把例会内容进行简单分类:

            (1)情况通报。就是日常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以及上次例会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

            (2)调度协调。工作中有什么困难、问题需要在会上协调解决。比如:生产部需要增加××原材料供应量,销售部需要解决××产品的技术问题等等。

            (3)计划、任务分配。对某项任务进行分工落实、时间规划。

            (4)问题、困难汇报。对于本部门不能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总结与汇报。

            第三,按照以下程序和思路展开会议:

            (1)备会:内容要点情况通报①  本职、本部门工作完成得怎么样②  上次例会的要求落实得怎么样③  管理活动开展得怎么样,诸如5S、细节管理这样的活动调度协调①  计划落实中,遇到什么问题,需要哪些部门配合②  计划落实中,人力、设备、权限上有何不足,需要什么支持问题、困难汇报①  技术装备问题②  人员配备问题③  流程、规章、标准问题

            (2)会议进程控制:

            ①  听取汇报;

            ②  上次例会要求的落实检查;

            ③  明确、确认问题和困难的含义;

            ④  解决办法讨论;

            ⑤  任务分配讨论;

            ⑥  决议。

            (3)决议:

            ①  复述决议内容;

            ②  沉默视为同意;

            ③  决议记录在案,下次例会检查落实的情况。

            3接点习惯

            先讲一个故事。一个商人请一位画家到家里吃饭。商人亲自下厨,他的妻子则陪着画家聊天。于是画家就一边与女主人聊天,一边给她画了一幅素描。素描画好后,商人看了很满意。就在商人啧啧称赞之时,只见画家远远地向商人伸出了左手的大拇指,类似于做比例测量的姿态,右手在素描册上迅速地勾勒着。商人便迅速地摆好姿势,让画家为他也画一张。很快,又一幅作品完成了,商人很兴奋地抓了过来。但他却不高兴了,原来素描册上画的并不是男主人,而是画家左手的大拇指。商人很不高兴地嘟哝着说:“我以为是帮我画像呢。”在工作中我们也常常犯同样的错误,而且很频繁,那就是“我以为”。我们常常“我以为”,结果却“并非如此”,等到明白以后,却为时已晚,或浪费了机会,或浪费了时间,而重要的是使上下游的衔接无法到位。因此,如何克服“我以为”来减少团队合作中衔接的失误,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接点习惯也就因此而被提了出来。

            工业时代的主要特征是“分工越来越细,合作越来越强”,这就更需要我们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努力进行接点习惯的训练,来强化自己工作中的衔接能力,以减少合作中衔接的失误。

            下面介绍三种接点习惯的训练方法。

            第一,承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