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你有几个灵魂 > 第6章

第6章





结束方法:在结束前,我们可以做一次提示“再过5分钟我们就结束,你问一问,还有别人吗?”这样的催促,可以把那些潜藏的子人格唤起。甚至我们可以这样对那些还没有出现的子人格说“只有5分钟了,如果你不出现,就没有机会了。”这样,那些子人格也会急忙“登场”。

因为一个人的子人格很多,做一次完整的人格意象分解,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大致是有2~4个小时。有的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第二节  技术要点

成功的关键是被试要放松。放松与否和来访者的阻抗大小有关。阻抗越大,放松程度就越差,子人格出现的频率就越慢。从说完指导语到第一个子人格的出现,这个等待时间的长短反映着来访者阻抗的大小。这个时间因来访者阻抗的不同而长短不一,短可以短到几秒钟,长可以超过10分钟。在等待时间比较长的情况下,来访者有可能会不耐烦、怀疑,这就需要心理学家的耐心和坚持。他可以这样对来访者说:“放松你的意识,轻声问自己,‘我有什么子人格?’然后只是等待。”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消除来访者的顾虑和担心。

在第一个子人格出现后,其他子人格也会随即出现。有时,连续出现几个子人格后,来访者会说“没有其他的了”。这往往不是真的没有其他子人格了,而只是这一组子人格出完了。其他的子人格还在潜意识中。这时,我们就要告诉来访者说“继续等待,继续问自己‘我还有什么子人格?’你还有其他未出现的子人格。”这样,再等待一会儿,新的子人格就会出现。

有时,来访者看到了子人格的形象,但是他却不报告出来。这也许是羞涩,也许有其他原因,特别是这个子人格的样子不好,他就更不愿意说。我们可以从一些迹象上观察他是不是脑海中有一个形象出现了。方法之一就是看眼动。当子人格出现时,都伴有明显的快速眼动,我们可以隔着眼皮看到来访者的眼球在运动。还有一个迹象就是来访者面带笑容,笑是一种防御方式,是因为来访者很轻微的、有隐藏的意象。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可以及时询问:“我知道你现在看到了一个形象,告诉我,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来访者就会把这个形象说出来了。

在人格意象分解的过程中,心理学家不是被动地等待来访者自己找到各个意象,他也可以做启发的工作。比如,在来访者表达时,突然声调表情有所变化,心理学家就要及时询问:“现在是谁在说话?我发现现在说话的你不是刚才的子人格。”

当一个子人格出现的时候,来访者也许会自发对这个人格做一些评论。比如,出现了一个“开放的女子”后,女来访者说:“我不喜欢这个女子,太放荡了。”心理学家就可以及时问:“是谁觉得她放荡?说她放荡的这个子人格是谁?”这样就可以帮助来访者找到那个子人格。来访者也许会回答说“不喜欢这个子人格的是我,是这个整体的我”。心理学家不可以接受来访者的话,而应该这样回答:“现在没有什么整体的你,所有的话都是某一个子人格说的,那么,这样说的是谁?是哪个子人格?”

来访者表述出来的子人格应该是比较单纯的,一个子人格只有一个基本性格。如果来访者在说这个子人格的时候,说出了两种性格特点,或者说他有时如何,其他时候是另外的样子.这表明他没有把子人格“提纯”,这个子人格是两个或者更多个子人格混杂起来形成的。我们要分开搀杂,要求他把这个子人格分开,分为两个或更多个子人格。

对于来访者来说,做人格意象分解一般都是一个自我释放的过程,是很愉快的。特别是那些平时被压抑的子人格出现时,来访者明显感到浑身舒畅,有力量感。因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消除对这个子人格的压抑,这样,这些子人格的心理能量也就释放出来了。

第三节  子人格出现的一般规律

子人格出现的时间规律是这样的:

往往是开始出现时由慢到快,即顺序出现的两个子人格间的时间间隔基本呈递减形态。中间会有一个子人格的密集区,几个子人格会一起向外涌。这里所说的一起向外涌,并不是说他们是完全同时出现,只是说这几个子人格的出现时间间隔非常小,一个接一个。有的时候,一对子人格是可以完全同时出现的。

接下来出现的各子人格又会有一个较长的间隔时间。

所以说,在出现的时间上,子人格是一批一批地出现的。

从子人格的内容看,先出现的子人格往往与被试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的积极的_面有关。这里显然有阻抗的因素在里面。来访者不愿意暴露自己的不足的一面,所以那一面在—开始不会出现。

子人格往往成对出现,如一种人格特质以男性、女性两个子人格出现;相对的两个人格特质顺序出现,如“懒惰的人”和“工作狂”。再比如出现“老百姓夫妻”时,就是夫妻同时出现。还有,我遇到过“姐妹”同时出现,“兄弟”同时出现。或者“黑无常和白无常”也可以同时出现。或者,“侠客和他的马”同时出现。

一般来说子人格数量均在15~40个之间。目前我遇到的最多的一例有60多个子人格。

最后出现的往往是若干动物形象,或者神话人物的形象等。

我考察的所有来访者出现的子人格均有男有女。也就是说所有来访者的子人格中都有异性的人格,但是在异性子人格的比例大小上,两性差异很明显。孙新兰在她的博士论文的研究中,用40个被试做实验,结果发现男性的子人格中,女性的子人格占总数的20.3%;而在女性的子人格中,男性的子人格占总数的24.6%,差异显著。

各子人格间年龄跨度很大。一个青年人的子人格中:既会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会有三五岁的小孩。但是,我还没有发现小于3岁的。在孙新兰博士的同一个研究中,男性的子人格年龄平均跨度是男性16.7岁。女性子人格年龄平均跨度是22.4岁。

这个研究中还发现,形象的鲜明程度人各不同,两性间并无明显差异。

某个子人格充分表达时,来访者的表情、声调、身体姿势都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变得和这个子人格的性格一致。如果来访者说到的子人格是一个宁静的少女,此人的表情就会像少女一样恬静,声调也比较温和。如果是男性,他说话的声音还是男性的声音,但是会很柔和。身体的姿势也比较收敛。如果来访者正在说的人格是“烈火”,此人的声音比较洪亮,表情张杨。身体姿势也会很开放;甚至表情声调的改变也会很大。



有经验的心理学家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来访者表情、声调和姿势的变化,看出来子人格的交替。在来访者投入于某一个子人格的时候,神态的差异很大,我们甚至会感觉他的相貌都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同样表现快乐,虽然发生在同一个来访者身上,在他的“静静”子人格笑的时候,和“高欢”笑的时候,样子是不同的。“静静”即使是高声笑,也一样显得文静;而本性爽朗的“高欢”即使是小声笑,也让人感觉到他的爽快。如果心理学家为来访者做过人格意象分解,在第二次或者以后的时候再做,他甚至可以识别出现在现场的是哪个子人格。

不仅表情、声调或身体姿势会变化,不同子人格在场时,写字的笔迹、画画的风格、说话的用词、穿衣服的爱好等都会有很大的不同。

第四节  “拆人”法变式

法无定法,也可以用稍加变化的方法来“拆人”。比如,我们可以在简单介绍了人格意象分解后,要求来访者想像一座大房子。然后,心理学家这样说:“在这个房子中会出现一些

人的形象,这些人实际上都是你,是你人格的不同部分。你静静地等待,看这个房子里会出现些什么人?”

意象对话技术证明房子是人的内心世界的象征,房子里的人也就是他心中的子人格。  这样做时,子人格的形象就会逐个出现。有的时候,在房子中先看到几个人,然后,来访者会看到有其他的人从外面走进来。

这个方法有一个好处,就是根据各个子人格在房子中出现的位置,我们可以得到对这子人格更多的了解。位居中央的也许是一个占主导地位的人格,在角落的也许是一个害羞的人,也许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还有,这些人在做什么也表现得更多。比如,一个人正在收拾家,另一个正在看书……

有时,来访者会自己走出这个房子,看看在房子外边有些什么人。这些人一般来说也是他的子人格。

还有一个变式是,要求来访者想像一条路,这些子人格逐个在路上走过来。

我们也可以不强调意象,而是让来访者直接从自我分析开始。

有的来访者会自发地从意象开始,而另外一些也许会从自我分析开始:

“我觉得我的主导人格是一个开朗、活泼的人。什么事情都不往心里去。很乐观,外向……当然也有不同的侧面,有盯时候我是一个喜欢沉思的人。一个思想者,喜欢想理论性的问题,不切实际……当然,我也有很实际的一面,很功利。不过,一般人看不到我的这一面,一般人都觉得我是大大咧咧的人……”

这样做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人都会逐渐转入形象化的描述,然后就和我们上面的方法靠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