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大明王朝1566 > 第42章

第42章



                                    

            海瑞慢慢站了起来,那书办立刻又抄起了他的那条凳,一手一条,一溜风又走了出去。

            海瑞和王用汲便都站在那里。

            王用汲与高翰文是斜对面,这时他仍然用沉重的目光望着高翰文。

            高翰文的目光痛苦地转向郑泌昌:“中丞大人……”

            “这里到底谁说了算!”何茂才厉声打断了高翰文,转望向海瑞和王用汲,“中丞大人叫你们下去,听见没有?”

            海瑞开口了:“但不知叫我们下到哪里去?”

            何茂才:“该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

            海瑞:“那我们就该去北京,去吏部,去都察院,最后去午门!”

            “什么意思?”何茂才瞪着他。

            海瑞:“去问问朝廷,叫我们到淳安、建德到底是干什么来了。”

            何茂才:“你是威胁部院,还是威胁整个浙江的上司衙门?”

            海瑞:“一天之隔,朝廷钦任的杭州知府兼浙江道御史都已经被你们威胁得话也不敢说了,我一个知县能威胁谁?高府台,昨天一早我们约好一起去看粮市,然后去各作坊了解丝绸行情,结果你被巡抚衙门叫走了。中丞大人刚才说,他跟你做了深谈。可一个下午直到深夜,你的随从到巡抚衙门还有织造局四处打听,都不知你的去向。你能不能告诉卑职,巡抚衙门把你叫到哪里去了?中丞大人在哪里跟你做了深谈,做了什么深谈?为什么同样一个议案,没有任何新的理由,你前日严词拒绝,今日会同意签字?”

            “反了!”何茂才一掌拍在案上,“来人!”

            一个队官带着两个亲兵立刻进来了。

            何茂才:“给我把这个海、海瑞押出去!”

            “谁敢!”海瑞的这一声吼,震得整个大堂回声四起。

            那个队官和两个亲兵都站住了。

            海瑞的目光直视郑泌昌:“大明律例,凡吏部委任的现任官,无有通敌失城贪贿情状,巡抚只有参奏之权,没有羁押之权!郑中丞,叫你的兵下去!”

            整个堂上的人都万万没有想到,大明朝的官场居然会有这样的亡命之徒!一个个都惊得面面相觑。

            郑泌昌尽管已经气得有些发颤,却知道照何茂才这种做法将海瑞羁押就会变成不了之局,因此尽力调匀气息:“好,好……我现在不羁押你。退下去。”

            那队官带着两个兵退了出去。

            “可本院告诉你!”郑泌昌那份装出来的儒雅这时已经没有了,两眼也露出了凶光,“不羁押你不是本院没有羁押之权,凭你咆哮巡抚衙门扰乱国策我现在就可以把你槛送京师。可本院现在要你到淳安去,立刻以改兼赈,施行国策。赈灾粮只有三天了,三天后淳安要是还没有推行国策,以致饿死了百姓,或者激起了民变,本中丞便请王命旗牌杀你!告诉你,前任杭州知府马宁远,淳安知县常伯熙、建德知县张知良就都是死在王命旗牌之下。”

            海瑞的目光转望向了他:“马宁远、常伯熙和张知良是死有余辜!这也正是我想说的事情。同样是修河堤,江苏的白茆河、吴淞江两条河堤去年花了三百万,今年固若金汤。浙江新安江一条河堤花了二百五十万,今年却九个县处处决口。中丞,那时你管着藩台衙门,钱都是从你手里花出去的。新安江的河堤到底是怎么决口的?卑职今天无法请教中丞,到时候总会有人来请教中丞。被逼分洪,这才淹了建德、淳安,整个浙江从巡抚衙门到藩臬司道,不思抚恤,现在还要把灾情全压在两县的百姓头上。真饿死了百姓,激起了民变,朝廷追究起来,总有案情大白的一天!王命旗牌可以杀我海瑞,可最终也饶不了元凶巨恶!”

        第70节:大明王朝1566(70)

            郑泌昌的脸白了。何茂才的脸也白了。

            大堂上那些官员一个个大惊失色。

            郑泌昌的手颤抖着,抓起惊堂木狠狠地一拍:“海瑞!无端捏造,诬陷上司,你知道《大明律》是怎么定罪的吗!”

            海瑞:“我一个福建南平的教谕,来浙江也才三天,新安江九县决堤是我捏造的吗?去年修堤藩库花了二百五十万也是我捏造的吗?”说到这里他又转向高翰文:“高府台,这个议案只有六条二百余字,可这二百余字后面的事情,将来倘若写成案卷,只怕要堆积如山!不管你昨天遇到什么事情,毕竟是你一人的事情,有冤情终可昭雪,是过错回头有岸,但这件事上系朝廷的国策,下关几十万百姓的生计,其间波谲云诡,深不见底。你才来三天,倘若这样签了字,一步踏空,便会万劫不复!”

            整个大堂像死一般沉寂。

            高翰文的目光接上了海瑞闪闪发亮的目光。

            高翰文的眼神中有痛苦,有感动,也有了一些力量。

            4?苏州馆驿

            这里,胡宗宪的目光也在紧紧地盯着另一双目光。

            那双目光含着歉意,但从里面又透着圆滑。紧接着,那人一笑,对着胡宗宪说道:“部堂,借粮的事我们再谈,病总得看吧?不是你,李太医也不会这么远赶来。让李太医先写了方子,我们再商量,好吗?”

            字幕:应天巡抚赵贞吉。

            胡宗宪闭上了眼睛。

            赵贞吉转对坐在案前的李时珍:“请李太医开方子吧。”

            李时珍却坐在那里不动:“我早就不是什么太医了。”

            赵贞吉愣了一下,赔着笑:“是我说错了。太医要一千个都有,李时珍在我大明朝却只有一个。”

            李时珍虽仍板着脸,但对他这一捧却也欣然受了,语气便好了些:“真要我开方子?”

            赵贞吉:“看您说的,胡部堂可是我大明朝的栋梁,救了他,是大功德。”

            李时珍:“那我开了方子,你会照方子拣药?”

            赵贞吉:“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只要不是龙肝凤胆,我都派人去拣。”

            李时珍:“没有那么多名堂,我这药遍地都有。”

            赵贞吉:“那先生就快开吧,我立刻去拣。”

            “这可是你答应的。”说完这句,李时珍在案桌上摊开了处方纸,拿起笔蘸饱了墨,在砚台上探了探,郑重地写了起来。

            就在这时,躺在椅子上的胡宗宪又咳嗽起来。

            赵贞吉和一直站在旁边的谭纶几乎同时走了过去。

            谭纶端起了他身旁茶几上的水:“部堂,喝点水。”

            胡宗宪还在咳着,摇了摇手。

            “开完了,准备拣药吧。”李时珍在案前搁下了笔,拿起那张处方吹了吹。

            赵贞吉连忙走了过去。

            李时珍:“不急。这处方让谭大人先看。”

            赵贞吉停在了那里,谭纶连忙走了过去。

            李时珍望着谭纶:“照方子,大声念一遍。”

            谭纶点了下头,从李时珍手里接过了处方,才看了一眼,眼睛便亮了。

            李时珍:“念吧。”

            赵贞吉望向了谭纶,胡宗宪已不再咳了,静静地躺在那里,显然也在等着听谭纶念处方。

            谭纶轻咳了一声,念道:“病因:官居二品,职掌两省,上下掣肘,忧谗畏讥!”

            赵贞吉一怔。胡宗宪也睁开了眼。

            谭纶提高了声调,接着念道:“处方:稻谷一百船,即日运往浙江,外服!”

            胡宗宪的眼中有了亮光,望向李时珍,欣慰感激之忱立刻从脸上溢了出来。

            谭纶适时将那张处方递给了赵贞吉。赵贞吉接过处方却懵在那里,慢慢也望向了李时珍,苦笑道:“李先生,这个玩笑开大了。”

            李时珍十分严肃:“李某半生行医,在太医院也好,在市井乡野也好,对皇上,对百姓,都只知治病救人,从来不开玩笑。为的什么,为的救一个人就有一分功德,救十个人就有十分功德。赵大人,你一念之间便能救几十万生民,这份功德,如天之大,怎可视为玩笑?”

            “扶我起来。”胡宗宪撑着躺椅的扶手坐了起来。

            谭纶连忙过去搀着他站了起来,胡宗宪对着李时珍一揖。

            李时珍这时连忙站了起来,身子侧了一侧,以示谦不敢受。

            胡宗宪望向李时珍:“胡某有个不情之请。”

            李时珍:“胡部堂请说。”

            胡宗宪:“淳安、建德被水淹了以后,不止缺粮,恐怕还有瘟疫流行。教百姓采药避瘟也是件大事。先生可否屈驾一往?”

            李时珍立刻应道:“什么时候走?”

            胡宗宪:“能不能借到粮,我今天都得走了。”

            李时珍:“我随你去。”